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林黛玉與人參養榮丸



林黛玉與人參養榮丸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紅樓夢》第二回中提到:「今如海年已五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又於去歲亡了,雖有幾房姬妾,奈命中無子,亦無可奈何之事。只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愛之如掌上明珠。見他生得聰明俊秀,也欲使他識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聊解膝下荒涼之歎。」「這女學生年紀幼小,身體又弱……不料女學生之母賈氏夫人一病而亡。女學生奉侍湯藥,守喪盡禮,過於哀痛,素本怯弱,因此舊病復發……」《紅樓夢》第三回,寫到林黛玉千里迢迢乘船到榮國府姥姥家,「眾人見黛玉年紀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貌雖弱不勝衣,卻有一段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這裡提到黛玉的先天不足問題,身體比較虛弱。黛玉之母賈敏,身體本來就虛弱,黛玉從小奉侍湯藥,仍是中年喪命,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去世的時候也不過五十多歲,未能達到長壽,而林黛玉本人從小就缺乏鍛鍊,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嬌生慣養,不參與體力勞動,再加上消化吸收不良,又有宿疾,久治不癒,造成氣血兩虧。黛玉自己說過:「我自來如此,從會吃飯時便吃藥到如今了。經過多少名醫,總未見效。那一年,我纔三歲,聽說來了一個癩頭和尚,說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自是不從……這和尚瘋瘋癲癲說了這些不經之談,也沒人理他。如今還是吃人參養榮丸。」可惜林黛玉的宿疾未能治好,人參養榮丸也不能挽救她,最後大量咳血死亡。

中醫認為,人所賴以生存的,唯有氣與血,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兩者關係密切。人體虛弱,主要就是氣血虛弱,氣虛可進一步發展至陽虛,血虛可進一步發展至陰虛,而有些人是氣血俱虛,甚或是陰陽俱虛。氣虛主要是少氣懶言、語聲低微、自汗心悸、頭暈耳鳴、倦怠乏力、食少、小便清長;血虛的表現主要是面色蒼白、唇色黯淡、頭暈目眩、疲倦乏力等等。

虛證的形成,有先後天的因素,先天與遺傳體質因素有關,後天因素主要是失於調養,營養不良,或消化功能不好,大病久病之後,正氣為邪氣所傷,或患病過程中,失治或誤治等等,都會造成虛證。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虛症就是要補,氣虛則補氣,血虛則補血,氣血俱虛則氣血雙補。補有峻補與緩補,若陽氣驟衰、真氣暴脫、血崩氣脫等,應該要峻補;若正氣已衰,邪氣尚未消除,就只能緩補,不求速效,積以時日,逐漸收功。而林黛玉服用人參養榮丸,只能算是緩補。

人參養榮丸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全書共10卷,附指南總論3卷。分傷風、傷寒、一切氣、痰飲、諸虛等14門,載方788首。所收方劑均是中醫中藥方劑,記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體修制法,是一部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臨床方書。

人參養榮丸是十全大補湯演化而來,而十全大補湯又是四君子湯加上四物湯演化而來。四君子湯補氣,四物湯補血。四君子湯由人參、甘草、茯苓、白朮組成,能夠甘溫益氣、健脾養胃。四物湯由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組成,能夠補血調經。十全大補湯由四君子湯加上四物湯,再加上黃耆、肉桂所組成,能夠溫補氣血,滋陰升陽,對於諸虛百損、頭暈目眩、消瘦納呆、足膝無力等諸虛弱證都有效。人參養榮丸是由十全大補湯去川芎,加上五味子、陳皮、遠志、生薑、大棗等組成,能夠益氣養榮、補心安神。對氣血兩虛、積勞虛損、呼吸少氣、形瘦神疲、面色萎黃、心虛驚悸、食少作瀉、咽乾唇燥、婦女月經不調等虛弱症狀,都有效用。除去川芎是減少活血,增強滋補作用;五味子能歛肺止咳,止汗止瀉, 生津止渴;陳皮芳香,能夠理氣健脾、燥溼化痰;遠志能祛痰安神。

林黛玉雖然常吃人參養榮丸補養身子,但她所居住的賈府是「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縱有賈母的憐愛,但黛玉知道那不是她的家,她父母雙亡,寄人籬下,之所以沒有淪為奴婢,就是那一點血緣關係。《紅樓夢.第三回》:「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恥笑了去。」黛玉的精神壓抑可想而知,且在其生命後期,她與寶玉的愛情成了她生命的唯一寄託,但賈母的決策與王熙鳳的偷樑換柱之計,讓其愛情又落空,這無疑對其心裡是一大打擊,更加速了黛玉的死亡。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養生首重心神與脾胃



養生首重心神與脾胃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黃帝內經》中提到:「心為君主之官」,心是君主,相當的重要,心神安泰,身體才會好,養生要重養心、養神,心神和平是很高的精神境界。

人類疾病,很多與不良心態有關;若靈魂美麗,可說是靈丹妙藥。養心要有良好的心態,思想、情感、情緒、意念,都要保持平和。《黃帝內經》中提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心神健康,人的身體也會變好。

養神

人體有三寶,精、氣、神三寶,精要化氣,氣要化神,神是精氣之和,養心最終要養神,神凝氣定,氣定心靜。

養心神,要重養德,德高方能心靜神凝;心不靜,氣難順,神難凝,與放不下的名利得失有關。養德要看淡名利,不受得失左右。

養脾胃

人體的能量,來自日常飲食,脾胃將食物精華吸收到體內。「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胃氣主降,脾氣主升」,食物經胃部分解組合均勻成為食糜,進入小腸,人體水榖精微物質在小腸吸收,運行到全身,這就是「脾主運化」的生理作用。

《黃帝內經》中提到:「安榖者昌,絕榖者亡。」人要生病,只要還能吃飯,表示胃氣尚存,氣血化源未絕,病情可望由重轉輕;若病重已到不能進食的地步,表胃氣已絕,氣血生化無緣,病情將由輕轉重,危及生命。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治脾胃可安五臟」,若脾胃功能健全,則皮膚豐澤、臉色紅潤、四肢有力、身體強健;若脾胃功能差,則肌肉消瘦、面色萎黃、四肢無力、神疲氣弱。

脾胃保養是很重要的,縱有山珍佳餚,若食慾不佳,也是望食興嘆!

預防脾胃疾病,首要節飲食,不可暴飲暴食,也不要過餐不食,要細嚼慢嚥。再來要適寒熱,胃為陽腑,不喜溫熱,脾為陰臟,不喜寒涼。脾胃對冷熱可謂敏感,一冷一熱的突然刺激對腸胃不是很好,如吃了燒烤,又喝冰啤酒,腸胃會不太適應。

「思慮傷脾」,思慮過度,心意不能如願,也影響脾胃的正常生理活動。思慮易氣滯,脾不能升清,脾胃不能運化,胃的受納、腐熟功能也失常,就會出現食欲不振、脘腹脹滿的現象。

胃為水榖之海,脾胃為後天之本,補養好脾胃,就是奠定健康的良好基礎。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氣喘的中西醫治療



氣喘的中西醫治療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氣喘是長期的呼吸道發炎,特徵是症狀多變,症狀反復,呼吸道阻塞,氣管痙攣。症狀包括哮鳴、咳嗽、胸部緊悶、呼吸短促,這些症狀一天可能出現好幾次,或一周出現數次,在晚上或是在運動時症狀特別明顯。

氣喘的出現,與先天體質與環境有關係。環境因素包括環境汙染與過敏原的接觸。有些藥物可引發氣喘,如阿斯匹靈、β-阻斷劑。以現代醫學來看,氣喘是沒有治癒方法的;避免症狀出現要迴避過敏原與刺激物,使用吸入性類固醇。若症狀控制不良,在類固醇之外,還可使用氣管擴張劑,或抗發炎製劑等。氣喘嚴重的需要住院注射類固醇,以控制病情。

氣喘的哮鳴聲是非常具有特徵性的,同時常伴有呼吸短促與胸悶。痰很多,但有時咳不出來,在氣喘發作之後,咳出的痰像膿樣,因為有很多的發炎物質在裡邊。氣喘在晚上、清晨、吸到冷空氣時、運動時,會比較嚴重。

相關問題

有些健康問題常與氣喘一同出現,如胃食道逆流、鼻竇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等。氣喘也常與一些精神問題一同出現,如焦慮症,出現機率約16–52%,心情問題,出現機率約14–41%,因此有些專家就開始懷疑,到底是精神情緒引發氣喘,還是氣喘引發精神情緒問題。氣喘嚴重,控制不好的,最好不要使用顯影劑,以免引起氣喘發作。現代醫學研究發現,12歲以前氣喘發作,多是先天性問題,而12歲以後發作的,多是環境因素的影響。

環境因素

許多環境因素與氣喘的發作與惡化有關係,如許多的過敏原、空氣汙染、環境化學物質等。吸菸會產生類氣喘症狀。惡劣的空氣品質,如交通空氣汙染,高臭氧環境,都會引發氣喘與讓氣喘惡化。

室內的揮發性氣體也會引發氣喘,如甲醛,特定的聚氯乙烯。有些專家懷疑,殺蟲劑也會引發氣喘。

室內過敏原可引發氣喘,如塵蟎、蟑螂,動物皮屑、黴菌。感冒時病毒感染也容易引發氣喘。

重積性氣喘(Status asthmaticus

重積性氣喘是指對一般支氣管擴張劑和茶鹼(Theophylline)、類固醇治療沒有反應的氣喘,因為可能引發呼吸衰竭導致病患死亡,所以需要積極治療。

氣喘的西醫治療

從現代醫學來看,氣喘沒有治癒的方法,因此如何防治氣喘變成了重點。要避免過敏原,若再出現症狀,就要用藥物控制。

短期症狀緩解,可用氣管擴張劑;若是偶爾氣喘發作,不一定要治療。低劑量的類固醇吸入治療,或是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吸入治療,或是肥大細胞穩定劑吸入治療,就可以了。若是每天發作,就需要較高劑量的類固醇,口服或吸入控制。

欣流咀嚼錠(Singulair),是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控制氣喘效果不錯,但是美國已發布用藥安全資訊,欣流可能導致病患發生行為改變,甚至產生自殺意念。此類藥品沒有立即的止喘效果,不能當作急性發作時的緩解藥物使用。

氣喘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氣喘是因為有宿痰伏於肺,肺、脾、腎三臟陽氣虛損,腎精虧虛,攝納無權,動則氣促;肺氣虛,痰阻壅塞,肺失宣降,痰鳴氣促。氣喘反覆發作,累及心腎,出現心悸、水腫,嚴重者出現喘脫不治而死亡。

冷哮型,咳嗽咯痰清稀,喉中痰如水鳴聲,面色蒼白,口不渴喜熱飲,此時應溫肺散寒,豁痰平喘,可用藥:麻黃、乾薑、白芥子、紫蘇子、萊菔子、半夏、補骨脂等。熱哮型,發熱汗出、胸悶氣促,喉中痰鳴,痰色黃稠,口渴面赤,此時應清熱宣肺,滌痰平喘,用藥如:魚腥草、蘆根、桑白皮、地龍、麻黃、黃芩、杏仁等。平時沒有發作時,應益氣健脾補腎作為保養,可用補骨脂、黃耆、黨參、茯苓、白朮、半夏、陳皮等。


現代醫學認為,氣喘是不會好的,就是好生保養。中醫調理,氣喘是可以脫離類固醇挾制的,不過要有耐心調治,終究達到無須用藥的境地。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中醫臨証治療法則

中醫臨証治療法則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醫道如兵道,用藥如用兵,臨証即臨陣,戰場上克敵制勝須講攻防技術,十八般兵器有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流星。而醫道視醫家為將軍,欲救死扶傷需講醫技。

程鐘齡,清代名醫,著有《醫學心悟》《醫中百誤歌》,廣為流傳。他在《醫學心悟》提出醫家治病的八法,八種治療法則,即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的實際運用,早在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就已賅備。

    汗法,又稱解表法,通過發汗,開泄腠理,逐邪外出的治法。《黃帝內經》中提到:「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此為汗法的理論依據。再看病的寒熱、邪氣盛衰、體質強弱,還有辛溫解表與辛涼解表之別。
    吐法,運用具有催吐作用的藥物或方法,引起嘔吐,排除停留在胃及胸膈之上病邪的治法。《黃帝內經》中提到:「其高者,因而越之。」引邪上越,宣雍塞,導正氣。
    下法,通過通便、下積、瀉實、逐水,以祛除實邪的方法。因「旱路不通走水路」,引邪自二便出,《黃帝內經》中提到:「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視病情的寒熱虛實,又有寒下、熱下、緩下、峻下之別。
    和法,和解少陽,扶正祛邪,協調內臟功能的治法。此時邪氣在半表半裡,欲祛除病邪,如兩國交兵,勢均力敵,曠日持久,唯有罷兵言和為上上之策,若仍汗、吐、下,就會雪上加霜,和解之,使複雜的表裡寒熱虛實、臟腑的陰陽氣血歸於平衡。
    溫法,祛除寒邪和補益陽氣的治法。有溫中祛寒、回陽救逆與溫經散寒等多種溫法。
    清法,通過寒涼泄熱的藥物和措施,消除熱證的治法。《黃帝內經》中提到:「治熱以寒」、「溫者清之」、「熱者寒之」。裡熱有熱在氣分、熱在營分、熱在血分、熱在臟腑、熱甚成毒的分別,因此清熱法就有清營涼血、清氣分熱、清血分熱、清臟腑熱、清熱解毒等多種清法。
    消法,通過消導和散結,使積聚之實邪漸消緩散的治法。《黃帝內經》中提到:「堅者消之」、「結者散之」。病因不同,消法也不同,有消導食積、消痞化癥、消痰祛水、消疳殺蟲、消瘡散痛等等。
    補法,補益人體臟腑氣血陰陽不足的治法。《黃帝內經》中提到:「虛者補之」、「損者益之」,通過藥物的補益,使人體臟腑、氣血陰陽的失調重歸平衡。


以上八法是中醫用藥作戰布陣的戰術,而用藥只是治病的一招,還有針灸、推拿按摩、刮痧,以及火罐、祝由、諸多外治法等等。如推拿按摩就有一指禪、柔、摩、擦、推、抹、搓、抖、按、拿、捏、搖、扳等常用方法,保健推拿還有摩面、益腦、聰耳、明目、通鼻、鬆勁、寬胸、摩腹、強腰、巧手、靈臂、健腿、擦足、美容等等,可說是五花八門。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高齡婦女懷孕生男



高齡婦女懷孕生男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清代高士奇的《牧齋遺事》中有一段故事:「邑有大老某致仕家居,其夫人年已五十,忽嘔吐不欲飲食。諸醫群集,投劑俱不效。邀嘉言視脈,側首沈思,遲久而出。乃拍大老之肩曰:「高年人猶有童心耶。是忍受非病,吾所以沈思者,欲一辨其男女耳。以脈決之,其象為陰裹陽,定是男也。」已而果驗。嘉言以醫名世,奇效甚多,不盡載。」

喻昌,字嘉言,明末清初著名中醫學家。《清史稿》載:「喻昌,幼能文,不羈,與陳際泰遊。明崇禎中以副榜貢生八都止書言事,尋詔征不就,往來靖安間,披剃為僧,復蓄髮遊江南。順治中僑居常熟,以醫名,治療多奇中,才辯縱橫不可一世。」他醫術精純,對傷寒論有深入心得。故事講到,有一大人年老辭官家居,他夫人已五十,突然嘔吐不思飲食,眾醫會診,治療無效,便請名醫喻嘉言來視,他診脈側頭深思,好久方出,拍著老人肩膀說,高年之人還有童心啊!脈象陽脈較盛,一定產男,不久,果然應驗。


這裡提到,高年婦女仍能懷孕,且陽脈較盛產下男嬰。一般要增加受孕、受精卵著床機率,就需要補腎,讓腎氣充足,增加受孕機率,常用藥有如補骨脂、肉桂、核桃、鹿角膠、當歸、山藥、小茴香等。如果是生男孩,陽脈旺盛,才較傾向是男孩。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腎屬水,與膀胱相表裡



腎屬水,與膀胱相表裡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五行中的水,對應到人體就是腎與膀胱。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人體的精氣由腎而來,腎虧,就會影響到全身各處,包括人體的骨骼(腎主骨)。老年人腎精虧虛,就會產生腰腿無力,精神不佳。

現代人經常罹患的三高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還有高尿酸,在中醫講,也是脾腎兩臟病變引起的,發病特點是血液黏稠,還伴有口渴與便祕。三高症,代謝不良症候群,可說是越來越普遍了,連中年人與年輕人不小心都步入了三高行列,這病與腎精不足、虛火過旺,導致體內津液不足,血液黏稠度過高有關。

腎臟的養護,最好的季節在冬季,因為冬季屬水,與腎、膀胱對應,可以多吃一些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米等等,還可以吃一些高營養食物,在體內轉化為精氣儲藏起來。

腎為五臟六腑之本

《黃帝內經》中提出:「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髮,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腎主水,水是生命之源,海納百川,精氣都藏在腎中,腎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的重要。

浮腫是很常見的症狀,這種問題常源於腎,因腎主水,水液之中也蘊藏人體諸多精微物質,腎陽不足,水液四溢,造成浮腫。腎氣不足,還可能造成腹脹、腰痛、肩背疼痛、嚴重的會出現眩暈。婦女懷孕出現水腫的情況,除了子宮增大壓迫血管之外,更多的原因是內分泌的變化,腎氣不足。孕婦懷孕三把火,虛不受補,可以多利用食補。

山藥是很好的中藥,補脾肺腎,平常就可煮些山藥湯、山藥粥等。在肉食上,豬肉也是屬水,對身子也是很補,婦女懷孕常咳嗽,可多喝些豬肉湯,淡淡的肉香,讓虛弱的身體強健,也讓咳嗽改善。

補腎的時候,也不一定要直接補腎,可以先補肺,因腎主水,肺主金,金生水,虛則補其母,因此補肺就可以達到補腎的作用。這是利用五行養生原理。而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用後天來養先天,也就是補脾胃就可以補腎,強調以食補來補腎的原理。

補腎對男性很重要,對女性也同樣重要,因為是否看來年輕貌美、容光煥發,與腎氣的功能也是息息相關。女性孕育下一代,也需要腎氣充足,腎為先天之本,腎氣不足,孩子的腎也不會好。

膀胱與腎相表裡,《黃帝內經》中提到,「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也就是說,膀胱出現頻尿、尿急、遺尿、尿失禁等問題,是因為膀胱出了問題。《黃帝內經》中還提到,「腎主骨,肝主筋,腎水滋養肝木,水少則木枯,水虧則筋病。」所以我們看到,那些經常性筋骨痠痛、頭頸腰背疼痛等,也都與腎虛有關。

美國有一個研究,常吃紫色高麗菜,可以預防膀胱癌。研究發現,每個月吃紫色高麗菜三次以上,且不吸菸的人,罹患膀胱癌的機率可減少73%。研究發現,生的紫色高麗菜抗癌效果比較好,因為其中的異硫代氰酸鹽沒有被破壞掉,抗癌效果好。

按摩太溪穴

太溪穴的太,意指盛大。足少陰腎經脈氣出于足底,通過然谷,泄成大溪,動脈相應,故名。經常按摩太溪穴可以保養我們的腎與膀胱,還能防治常見的頭暈目眩、咳嗽氣喘、小便頻數、失眠健忘等問題。太溪穴在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手指按揉會有一定的脹痛感,每天堅持數分鐘的按摩,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慢性支氣管炎中西醫治療




慢性支氣管炎中西醫治療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慢性支氣管炎(chronic bronchitis)的特點是支氣管腺體增生,黏液分泌增多,咳嗽連續兩年,每年持續三個月以上。一般症狀在早期還算輕微,多在冬天發作,春暖後緩解,但症狀會持續惡化,發炎越來越厲害,不分季節都在咳嗽,疾病進一步惡化,還會併發阻塞性肺氣腫(COPD)、肺動脈壓增高、肺心症等,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慢性支氣管炎,年紀越大,罹病率越高,50歲以上可達15%。疾病的流行與吸菸,及地區性衛生有關係;吸菸者罹病率遠高於不吸菸者;寒冷地區罹病率高於氣候溫暖地區;汙染嚴重的工礦地區罹病率高於城市。

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原因複雜,可以歸納為幾項因素:

1.      空氣汙染:空氣中的化學氣體對支氣管黏膜有刺激及毒性作用,如二氧化硫濃度超過1000µg/m3時,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發作就明顯增多。其他粉塵如二氧化硅、煤塵、棉屑等,同樣刺激支氣管黏膜,使肺黏膜清除廢物功能減弱,降低免疫力。
2.      吸菸:吸菸是導致慢性支氣管炎的重要因素。吸菸會讓支氣管上皮纖毛清除廢物能力降低,削弱吞噬細胞的吞噬及滅菌功能,引發支氣管痙攣。
3.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會使慢性支氣管炎發炎加劇。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是急性發作時常見的病源菌。還有許多病毒感染與慢性支氣管炎反覆發作有關係。
4.      氣候變化:使氣管的黏液分泌物增加,尤其是冬季的寒冷天氣,更容易讓病情惡化。

慢性支氣管炎的病情發展,通常罹病者有急性支氣管炎流感,或是呼吸道感染史,在寒冷季節發病,出現咳嗽、咯痰,晨起明顯,痰成白色黏液泡沫狀,黏稠不易咳出,在呼吸道感染時,症狀加劇,痰量增多,痰量增加,痰成黃色黏稠膿性,偶有帶血,也可能出現過敏症狀出現喘咳,隨著病情發展,長年咳嗽,咯痰不停,病情日久,還有哮喘樣發作,氣急不能平臥,若再併發肺氣腫,呼吸困難就更加嚴重了。

疾病診斷

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要排除其他的心肺疾病,如肺結核、塵肺病、氣喘、支氣管擴張、肺癌、心臟病、心臟衰竭等。凡是有慢性或反覆咳嗽,每年發病至少持續3個月,連續兩年或以上者,診斷即可成立。

西醫治療

治療慢性支氣管炎,首先要杜絕吸菸,應大力宣傳吸菸的危害,教育青少年杜絕吸菸。同時要預防感冒,遠離空氣汙染。

急性發作,要控制感染,鎮咳祛痰,併發氣喘時,要加解痙平喘藥物。

中醫治療

明代大醫家張景岳說:「六氣皆令人咳,風寒為主。」肺為嬌臟,不耐寒熱,六淫之邪自皮毛、口鼻而入,肺氣不宣、肺失肅降而咳嗽,又因多次反覆感受外邪,久病及脾腎,導致肺脾腎皆虛,痰濁水飲而生,疾病反覆發作不癒,咳嗽、咯痰、喘促。

對於風寒型咳嗽,痰白清稀多泡沫,宜疏散風寒,可用麻黃、紫蘇、前胡、杏仁、桔梗、半夏等疏散風寒,化痰止咳。對於痰熱壅肺型,痰黃黏稠,惡寒發熱,口乾舌紅,可用黃芩、蘆根、麻黃、桑白皮、款冬花、貝母等清熱化痰平喘。對於痰嗽痰多黏稠,色白聲重,可用半夏、橘紅、茯苓、蘇子、紫菀等祛痰平喘。

對於體質不良,反覆發作的,在緩解期,可以給予玉屏風散、六君子湯、腎氣丸等祛風、健脾、補腎,作為保養,增加抵抗力。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平時要多鍛鍊身體,注意防寒保暖,攝取充分的營養;一定要戒菸,避免空氣不佳的環境。對於久病患者,可以給予桃仁、丹參、當歸、地隆等活血化瘀,因為久病必瘀,活血化瘀有助改善症狀。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中醫診斷學

中醫診斷學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診病是四字決病,望聞問切。

中醫診病不用儀器,全憑目視、耳聞、口問、手摸,詩書藥囊走天涯。西醫診斷需化驗、儀器透視掃描、現代科技琳瑯滿目,缺一不可。

望是觀形,項目很多,如望神、望色、望皮膚、望身形、望動作、望姿態、望大小便、望舌,望舌還包括辨舌色、舌態、舌苔、舌質,其中的變化還有潤、燥、糙、滑、厚、薄、膩、腐、剝落、有根、無根等。
聞是聽聲嗅氣,聽語聲強弱、虛實、清濁、聽譫語、鄭聲、呼吸快慢、強弱、緩急、粗細、咳嗽聲、嘔吐聲、呃逆聲、嘆息、緩氣、嗅口味、鼻氣。
問主要是問病。明代醫家張景岳有〈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切主要是診脈。現在的診脈技術,主要由大醫家扁鵲所奠基,司馬遷曾經說過:「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古時診脈,要三部九候,至少要診12處,三部脈是指人迎、寸口和趺陽脈,再把把人體頭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處的動脈,在這些部位診脈,稱為三部九候。自扁鵲後,簡化遍診法,一般只侯寸口脈,稱為「獨取寸口」。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每部各以輕、中、重的指力相應分為浮、中、沉三侯,共為九候。
西晉王淑和《脈經》問世後,切脈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王淑和總結了24種脈象:浮、芤、洪、滑、數、促、弦、緊、沉、伏、革、實、微、澀、細、軟、弱、虛、散、緩、遲、結、代、動等24種,還把脈、症、治三者結合起來,特別是《脈經》出現於玄學氾濫的魏晉時代,就顯得格外可貴了。
患者常常以切脈衡量醫家水明的高低,也有許多醫醫師豪言,不用病家開口,切脈知病根源,其實這是不完全的。因為中醫論病是「四診合參」,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神聖工巧,四能必備,缺一不可,以望為首要。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黃耆為補藥之長

黃耆為補藥之長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治虛勞自汗,補肺氣,瀉肺火、心火,實皮毛,益胃氣,去肌熱及諸經之痛(元素)」,「黃耆既補三焦,實衛氣,與桂同功;特比桂甘平,不辛熱為異耳。但桂則通血脈,能破血而實衛氣,則益氣也。又黃耆與人參、甘草三味,為除躁熱肌熱之聖藥。脾胃一虛,肺氣先絕,必用黃耆溫分肉,益皮毛,實腠理,不令汗出,以益元氣而補三焦。」

在這李時珍提出方劑《保元湯》甘溫除大熱的功效,由人參、黃耆、甘草,加上少量的肉桂,對於虛損勞怯、元氣不足、倦怠乏力、少氣畏寒,甚至對於小兒痘瘡,不能發起灌漿者,都有效。

黃耆有增強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降壓,與廣泛的抗菌作用,對於表虛自汗,表氣不固汗出,可用黃耆配白朮、防風;若為陰虛盜汗,可與生地、麥冬等滋陰藥同用。對於急性腎炎水腫,可與防已、茯苓、白朮合用,如有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可與黨參、白朮、茯苓同用。若陽氣虛弱,瘡瘍久不潰,有促進潰破用,可與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同用。若瘡瘍潰破,久不收口,要生肌收口,可與銀花、皂刺、地丁同用。對於肺氣咳喘,痰壅於肺無力咯出,可與紫菀、款冬同用;對於氣虛衰弱,倦怠乏力,脫肛、子宮脫垂,可與黨參、白朮配伍。

〈黃耆紅棗粥〉,是將黃耆、黨參、紅棗、白米共同煮粥,對於脾虛氣弱、體倦乏力、飲食減少與容易感冒有效;〈黃耆粥〉是用黃耆、陳皮、白米共同煮粥,可健脾養胃、補益元氣。


黃耆甘溫,是百姓經常食用的天然品,民間流傳:「常喝黃耆湯,防病保健康」,常用黃耆煎湯或泡水代茶飲,具有良好保健作用。

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脾虛的症狀

脾虛的症狀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脾掌管人體的消化功能,把飲食的精華運輸到全身。脾虛是中醫常用的一個術語,會引發身體一系列的症狀。

食慾不好

脾的功能是消化與吸收,吸收的食物,轉化成人體能夠被利用的營養物質,為人體新陳代謝提供能量。

人體在夏季溼熱的環境,容易受到影響,出現食慾不振與消化功能下降的問題。有些人有較強的飢餓感,但吃一點東西後就容易有飽脹感,這是胃強脾弱的表現。如果長期食慾不振,就是脾虛的表現。

舌苔的變化

健康的舌頭是色紅且潤澤,舌面一層薄苔,輕薄乾淨。若舌邊緣已出現明顯齒痕,表脾虛或氣虛;若舌苔白厚,滑而溼潤,表體內有寒,溼氣較重;若舌苔粗糙且厚,發黃發膩,表體內有溼熱;若舌質絳紅且無苔,表體內已經非常熱,是陰虛內熱。在夏季,脾溼的人常感口中黏膩,面色晦暗發黃。

溼氣重

溼氣重的人有時身體會累績很多水分,體重明顯增加,下肢水腫。

「瘦人多火,肥人多痰」,肥胖者,很多是虛弱者,脾虛,痰溼重,脾胃功能下降,導致新陳代謝變慢,體力活動減弱,身體熱能不能消耗,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

早起疲憊

早上起床,應該是精神飽滿,心情良好,但脾虛的人常感胸悶氣短,頭暈腦脹。因為脾虛,肺氣就虛,脾虛久肺金失養,容易出現氣短、動則氣促的肺氣虛表現。

排便異常

脾虛的人,消化不良,大便出現軟爛黏膩的情形,容易疲累怕冷,精神不佳。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若脾虛,後天不能供養先天,那體虛就更明顯了。因此脾虛嚴重的,要及早就醫調養,讓身體強壯。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養生有三寶 補益精氣神

養生有三寶 補益精氣神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的序中曾經說過,「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病,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強調了養生的重要性。

中醫是非常注重養生的,而養生的焦點就在於養精、養氣、養神,因為精、氣、神是人體三寶,有所謂「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

神包括人的精神意識、知覺行動等外在生命活動表現,主要通過眼神、面色、表情、動作、語言等等表現出來,「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得神就是精神飽滿,神采奕奕;失神,或無神,是病情深重,精氣不足,或血脈虛弱,正氣不足等。

神的表現與心理狀態也有關,心胸寬廣、精神愉快、無憂無慮,容易有得神的特徵,而貪婪妒忌、憂慮猜疑、爭名奪利、生氣發怒的人,容易有失神的表現。

腎精維持生命活力

精是人體精微的、維持生命活力的一種基本物質,不僅是血液與精液,還包括人體吃進去的糧食、水等。「水穀精微」近似於精的物質,包括「腎精」。女子到了14歲,男子到了16歲,精氣充盈,帶來了一個東西,稱為「天癸」,這個物質可讓人有生育能力。而女子到了49歲,男子到了64歲,天癸基本就盡了,腎氣衰退,腎精衰少。

養精首重節欲,色字頭上一把刀,洩精會洩掉人的精氣。《黃帝內經》中提出「積精全神」,追求長壽就要把腎精保住,作為生命基石,如水庫般有水源源流出,不會枯竭。腎還主骨生髓,主管大腦與骨骼,腎精喪失,骨骼與大腦也受到損傷,因此房事無節,就是在戕害自己的身體。

「得穀者昌,失穀者亡」,全面均衡的飲食,也是保精的重要手段,尤其體弱之人,更是需要飲食來充實氣血。許多很好的食物,均可強身健體,還可治療遺精體弱,如動物腎臟、黑芝麻、山藥、核桃、芡實、蓮子、地黃等,平時多吃可延年益壽。

如何看氣血充足

首先可看眼白的顏色,俗話說:「人老珠黃」,就是眼白混濁、發黃,有血絲,是氣血不足的徵兆。眼睛隨時都可以睜得大大的,為氣血充足;若眼袋很大、眼睛乾澀、眼皮很重,都是氣血不足。

皮膚白裡透紅,有光澤、有彈性、無皺紋、無斑,代表氣血充足;若皮膚粗糙、沒光澤且暗沉,發黃發白、發青長斑,都是氣血不足。

頭髮烏黑、濃密柔順,為氣血充足;若頭髮乾枯掉髮、發黃變白、分叉,都是氣血不足。

手指指腹扁平、薄弱,表氣血不足;若手指指腹飽滿、肉多有彈性,為氣血充足。食指看到青筋,為消化功能不好,而小指看到青筋,為腎氣不足。

看指甲,若手指沒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有半月形,表體內寒氣重,循環功能差,氣血不足,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端。若手指半月形過大,則易罹患高血壓、甲亢等毛病。指甲縱紋過多,表氣血兩虧、體力透支、機體衰老。

牙齦萎縮表氣血不足。睡眠沉、呼吸均勻,一覺到天亮,為氣血充足;入睡困難、易驚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都是氣血虧虛。

運動後胸悶氣短、疲勞難復,為氣血不足;運動後精力充沛、渾身輕鬆,為氣血充足。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