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五菜為充

五菜為充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對於蔬菜,《本草綱目》如此記載:「凡草木之可茹者谓之菜。韭、薤、葵、葱、藿,五菜也。」《黃帝內經·靈樞·五味》中提到:「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五菜泛指蔬菜,種類繁多,現代營養學將之分為根莖類、葉菜類、花菜類、瓜菜類、茄果類、菌藻類,還有雜菜類等。

五菜為充,表明菜為糧食的補助,但有些菜,營養價值高,甚至可以當作主食,如四川的諸葛菜,稱為蔓菁,也叫蕪菁,春可吃苗,夏可吃苔,冬可吃根,四季皆有,可充當軍糧。從現代眼光來看,蔬菜有著豐富的維生素與纖維素、醣類、澱粉與礦物質、微量元素,可說是維護健康不可少的一部分。

蔬菜在人類飲食歷史上非常悠久,古籍《爾雅》將蔬菜定義為:「凡草可食者,通名為蔬。」本草綱目對蔬菜的重要性也有敘述:「謹和飲食五味,臟腑以通,血氣以流,骨正筋柔,腠理以密,壽命可以長久……菜之於人,補非小也。」

根莖類蔬菜以澱粉為主,含醣份較高,如胡蘿蔔、甘薯、芋頭、馬鈴薯、山藥等,可部分代替主食;瓜茄類蔬菜,如黃瓜、冬瓜、葫蘆瓜、青椒、苦瓜、南瓜、絲瓜、茄子、番茄等,含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較多;鮮豆類蔬菜,如豌豆、菜豆、毛豆、豇豆、萊豆、蠶豆、刀豆、鵲豆等,含有較多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與無機鹽類;葉菜類蔬菜,特別是深綠色蔬菜,如菠菜、油菜、芹菜葉、空心菜、芥菜、西蘭花、茼蒿、韭菜、蘿蔔纓等,營養價值高,含有維生素、胡蘿蔔素、葉酸、膽鹼、無機鹽等,特別是鐵、鎂含量較高。

若以蔬菜為主食,或食用蔬菜比重過大,會造成人體熱量不足,或營養不良,因此蔬菜在一般情況下,只能作為飲食的補充。蔬菜含有較高的食物纖維,在過去被認為是沒有什麼作用,但現在知道了食物纖維是養生的重要食物組成,被稱為第七營養素,可減緩食物中糖分的快速被吸收,降低飯後高血糖的壓力,增加糞便的體積,促進排便。正常飲食中,以五榖為主,五菜為輔,可以使人體腸胃產生飽足感,獲得足夠的熱量與營養。

蔬菜舉例


蔥,性味辛平,可治傷寒寒熱,能出汗,對面目浮腫亦有效;消化不良,腸道感染,也可食蔥來緩解。蔥常作為普通調味品或蔬菜食用,對於一般的風寒感冒,可用蔥、生薑、淡豆豉煎服,做成蔥豉湯,可發散風寒、理氣和中。若用豬蹄與蔥同煮至爛熟,還有補血消水腫,通乳增乳作用。

韭菜

韭菜辛溫澀,可溫補腎陽,益肝健胃,潤腸通便,因其中含硫化丙烯,所以有些辛辣味,可促進食慾。韭菜與麻油同炒,加入食鹽,可治腎虛腰痠頻尿。若韭菜與生薑同炒,可治脾胃虛寒,嘔吐少食,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等有效。韭菜吃太多,會有些微腹瀉的問題。

菠菜

菠菜甘、冷、滑,無毒,可清胃熱、解酒毒、下氣調中、止渴潤燥,富含維生素與鐵,可治貧血;菠菜做成粥有健脾益氣、養血補虛的作用。菠菜含草酸較多,一次不宜吃太多。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中醫外科麻醉術

中醫外科麻醉術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有疼痛就會有麻醉,我國最早的藥書《神農本草經》中提到兩味藥,莨菪子與烏頭,都有麻醉作用,不過兩者皆有劇毒。莨菪子「多食令人狂走」,烏頭有毒成分為烏頭鹼、新烏頭鹼,有劇毒,先興奮後麻痺,需要久煎才能將毒性降低。

《列子》記載了一則換心手術案例:「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求治,扁鵲治之。既同愈。謂公扈、齊嬰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府藏者,固藥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與體偕長,今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願先聞其驗。」扁鵲謂公扈曰:「汝志彊而氣弱,故足於謀而寡於斷。齊嬰志弱而氣彊,故少於慮而傷於專。若換汝之心,則均於善矣。」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藥,既悟,如初。二人辭歸。於是公扈反齊嬰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識。齊嬰亦反公扈之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識。二室因相與訟,求辨於扁鵲。扁鵲辨其所由,訟乃已。」

魯國的公扈和趙國的齊嬰兩人有病,一起去找名醫扁鵲,治好後,扁鵲又要將其二人的心對換,因為一個心志剛強而性格柔弱,一個心志柔弱而性格堅強,說換了心就會好了。這裡扁鵲使用的毒酒,讓其昏迷三天,就是很好的麻醉藥。

神醫華佗也常用麻沸散,作為麻醉藥,施行外科手術,如《三國志·魏書·方技傳》中提到:「若病結積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病深,當破腹取。然君壽亦不過十年,病不能殺君,忍病十歲,壽俱當盡,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癢,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尋差,十年竟死。」

《舊唐書·忠義傳》記載了一則故事,說武則天聽到有人說皇嗣李旦(睿宗)圖謀不軌,命酷吏來俊成推問,來俊成十分殘忍,動用諸多酷刑,一般株連者都欲自誣,唯太常工人安金藏大聲抗辯,說若不信其言,可挖心剖肺,說著便用刀自剖其腹,「五臟並出,血流被地,因氣絕而撲」,武則天深受感動,命御醫緊急搶救,御醫納臟入腹,用桑白皮線縫合,敷藥,次日甦醒,不久痊癒。

其他國家也有神奇的麻醉手術紀錄,如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又稱《天方夜譚》,於9世紀後在阿拉伯地區流傳,講述了山魯亞爾和他的妻子山魯佐德之間訴說的故事,如《睡著的人和醒著的人的故事》講述曾經在酒中放麻醉藥,把好友艾博·哈桑迷倒,再背到宮中取樂的故事;《窩尼睦和姑圖·谷魯彼的故事》講述王后祖白玉黛出於忌妒,用迷藥將妃子姑圖·谷魯彼麻翻,再將其送入墓室。13世紀的《馬可波羅遊記》第一卷,其中記述了阿拉伯山老阿拉亭為了訓練刺客,將一年輕人用麻藥麻翻,送到極樂園中享樂的故事。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作家薄伽丘《十日談》,講到一修道院院長曾得到一山老的藥粉,服用後可讓人昏睡,量多則睡的時間長,量少則短些。相信中西方這些手術麻醉故事並非虛言,而確有其神奇精妙之處。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紅斑狼瘡化療藥物

紅斑狼瘡化療藥物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紅斑狼瘡是免疫過亢又紊亂的疾病,需要壓制免疫力來控制病情,主要使用的藥物就是類固醇。但是類固醇有很多的副作用,而且是顯而易見的,如食慾變好、體重增加、臉變較圓、頸背突起、身軀變胖、四肢細瘦、脂肪移腹、皮膚較薄、血管較紅、胸腹條紋、傷口不癒、青春痘顯、骨質流失、容易骨折、股骨壞死、肌肉無力、肌肉萎縮、血壓升高、血糖增高、情緒愉悅、憂鬱沮喪、失眠躁動、抵抗力低、較易感染、眼白內障,青光眼現、消化潰瘍,這些副作用讓紅斑狼瘡的控制更加出現了困難,有時不得不使用其他免疫抑制藥物來替代。

代替類固醇,或讓類固醇使用減量,最好的藥物,就是化療藥。現在最常使用的有硫唑嘌呤(Azathioprine)與氨甲蝶呤(Methotrexate),特殊情況會用到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

化療藥控制紅斑狼瘡的好處,一是藥效強。藥效確定,二是表面上的副作用不明顯,都是看不見的副作用,就這兩樣好處,已經讓很多病人習慣於使用化療藥,而儘量躲避類固醇的使用。

化療藥物控制紅斑狼瘡,醫生喜歡開,病人願意用;醫生喜歡開,是因為病人不會一直向其抱怨使用類固醇後的諸多不適,尤其是女性,月亮臉與水牛肩明顯減少,出門見的了人,這讓女性非用化療藥不可。病人願意用,發現使用化療藥睡得著了,不會一直處於亢奮狀態,也不會拼命吃,食慾非常好,讓自己仍能保持一定的身材,骨質疏鬆的人暫時躲避了類固醇對骨質的剝奪,但化療藥副作用畢竟是很大的。

化療藥副作用有多大?大的不得了,首先是化療藥,就是有治癌與致癌雙重作用,停止細胞生長,可殺死癌細胞,但也讓生理功能發生了扭曲,產生致癌作用。

化療藥是一種強力的抑制性藥物,因此失眠亢奮、食慾暴增、臉胖臉圓等副作用全部不見了,反而比較容易疲倦、想睡覺,怕熱的也不會感到燥熱,甚至連冒痘痘都會減輕。一般的副作用還有噁心、疲勞、掉髮、紅疹、骨髓抑制、胰臟發炎等等,環磷醯胺還有出血性膀胱炎的副作用。

化療藥是兩面刃,一方面強力抑制免疫,一方面更是強力戕害免疫,讓身體越來越差,所以藥效雖好,身體總要付出代價。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中醫優生思想

中醫優生思想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西方講優生學,希望下一代更好。中醫也有許多優生思想,如南齊褚澄所撰的《褚氏遺書》中提到:「合男女必當其年,男雖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雖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陰陽完實,然後交而孕,孕而育,育而為子堅壯強壽。今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陰氣早洩,未完而傷,未實而動,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壽。」健康的父母才能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父母氣血有損,或不容易受孕,胎兒也不會好。

西漢儒家學者劉向編纂的《列女傳》對於孕婦的飲食行為有一定的要求:「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而肖萬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謂知肖化矣。」胎教是很重要的,母親所聽、所視、所行都會對子女有重大的影響。

唐代大醫家孫思邈在其《千金方》中有〈養胎論〉:「舊說凡受胎三月,逐物變化,稟質未定。故姙娠三月,欲得觀犀象猛獸珠玉寶物,欲得見賢人君子盛德大師,觀禮樂鐘鼓俎豆軍旅陳設,焚燒名香,口誦詩書古今箴誡,居處簡靜,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彈琴瑟,調心神,和情性,節嗜慾,庶事清淨,生子皆良,長壽,忠孝仁義,聰慧無疾,斯蓋文王胎教者也。」受孕三月後,受精卵已逐漸發育成形,胎兒對外界已有感知能力,孕婦心正行正、心神調和對胎兒非常好。

明代萬全的《婦人秘科》亦提到養胎之法:「受胎之後,喜怒哀樂莫敢不慎。蓋過喜則傷心而氣散,怒則傷肝而氣上,思則傷脾而氣鬱,憂則傷肺而氣結,恐則傷腎而氣下,母氣既傷,子氣應之,未有不傷者也。其母傷則胎易墮,其子傷則臟氣不和,病斯多矣。盲聾、音啞、癡呆、癲癇,皆稟受不正之故也。」母親性情要平和,若為七情所傷,不但容易流產,也易傷到胎兒,盲聾、音啞、癡呆、癲癇都與養胎不慎有關。

那麼父母要怎樣保持身體健康,以孕育出健康下一代呢?《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提到:「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這七損八益是指女子以七七為天癸之終,男子以八八為天癸之極,要知自己身體的限度,不可過度強求。「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年紀太大生育,不但對父母親壓力大,兒女出生後也會不夠強壯,因此要審度一下自己的情況,做出明智的決定,不要過度強求。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五果為助

五果為助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本草綱目》中提到:「木實曰果,草實曰蓏。熟則可食,乾則可脯。豐儉可以濟時,疾苦可以備藥。輔助粒食,以養民生。」故《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五果為助。五果者,以五味、五色應五臟,李、杏、桃、栗、棗是矣。」這五果中,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

五果泛指一般的水果,包括瓜果,如西瓜、哈密瓜等,除富含豐富維生素外,還輔助五穀、五畜,讓人飲食更全面。現代果類還有分仁果、核果、堅果、漿果、柑橘、什果、熱帶果類等等。

「遍嘗百果能成仙」是一句厘語,也就是吃水果有利健康,而水果治病也是可以的,《本草綱目》中就收錄了果品50餘種,如水梨,有清熱、止咳、平喘、化痰功效,煩渴咽痛、失音上火,都可用水梨緩解。「一日吃數棗,終身不顯老」也是一句厘語,棗在《本草備要》中提到:「補土益氣,滋脾土,潤心肺,調營衛,緩陰血。生津液,悅顏色,通九竅,助十二經,和百藥。」是藥食兩棲的作物。

柿是漿果類水果,味甘、澀,性寒,歸肺經。《本草綱目》中記載「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柿蒂,柿霜,柿葉均可入藥,一般有清熱去燥、潤肺化痰、軟堅、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促進新陳代謝,可緩解大便乾結、痔瘡疼痛或出血、乾咳、喉痛、高血壓等症。柿是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動脈硬化、內外痔瘡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

「五果為助」,從現代醫學觀點看,除了水果能補充維生素之外,還有豐富的糖類,如葡萄糖、果糖、蔗糖,能直接為人體吸收,產生熱量,還有豐富的有機酸,助於消化,還有較多礦物質,維持體內酸鹼平衡,還有纖維素、半纖維素與果膠,促進腸子蠕動。


吃水果的原則,一般要時令、新鮮的為好,口感更甜美,氣味更芬芳,價格也優惠,種類上也是多樣為好,獲取多種營養。還有攝取要適量,如蘋果鉀離子是鈉離子的30倍以上,不要吃太多;柿子吃太多會有胃石症,因鞣酸含量較多;荔枝果糖較多,吃太多還容易有低血糖症,因能被直接利用的葡萄糖含量較低。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五穀為養

五穀為養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十分注重營養合理的膳食,吃得好可以排內邪、安臟腑、清神志、資氣血,如《本草綱目》中提出:「五穀、五菜、五果、五肉,皆補養之物也。」在治病的時候,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應該如《黃帝內經》中所說的:「骨肉果菜,食養盡之」,「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因此治病時,除了用藥物祛邪外,要利用榖、肉、果、菜等食物補益精氣,增進營養,才能確保健康。

關於五榖,有一些不同的說法,一種是指稷、麻(芝麻)、大豆、麥、黃黍,一種是指稻、黍、稷、麥、菽,稷是指粟,菽指豆類,這種差異與食物演變有關。從性味角度看,「稷甘、麻酸、大豆鹹、麥苦、黃黍辛」。現代的五榖,主要是指榖類與豆類,五穀雜糧,薯類亦可歸於糧食之列。現在將稻米、小麥歸於細糧,其他的歸於粗雜糧。

五穀雜糧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也有蛋白質,脂肪含量不高。中醫認為五榖能養五臟之真氣,現在的健康營養飲食也認為食物要多樣,但以榖類為主。

穀物是供給體內能量與熱量的主要來源;穀物結構簡單,在體內能迅速氧化分解,短時間內產生大量能量,其代謝物無毒,很容易排出體外。穀物乾燥後可長期保存不變質,食物安全又便於儲存。

玉米屬粗糧,是公認的黃金作物,纖維比白米與麵粉高4-10倍,可促進腸胃蠕動,降低油脂的吸收,預防高血脂症。

小麥的功效

《本草綱目》對小麥的描述:「大、小麥秋種冬藏,春秀夏實,具四時中和之氣,故為五穀之貴。」小麥甘涼,能養心脾,和五臟,調經絡,除煩渴,利小便,可煮成稀粥,做成小麥粥。若將大麥、甘草、大棗共煮煎湯,可治思慮過度、精神恍惚、悲傷欲哭、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等問題。

芝麻的功效

胡麻即芝麻,《本草綱目》中記載,「胡麻,本生大宛,五穀之長也。」甘平,入肝腎肺脾,可補血明目,祛風潤腸,益肝養髮,強身抗衰。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肉桂食療與藥用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肉桂,又名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樹皮,芳香可作香料,味甜而辣,能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對於命門火衰,腹痛泄瀉,腰膝冷痛,虛陽浮越,效果顯著。

肉桂為辛熱藥,用量不宜過大,若頓服大劑量,會有頭暈、眼澀、尿少、乾渴等毒性反應。 

肉桂食療 

肉桂可用於食療,如羊肉肉桂湯,用兩錢肉桂置於1斤燉肉中,燉熟之後,湯與肉都可以起到溫脾胃、暖腰膝、治腹冷、消氣脹的作用,很適於冬日服用。 

若平時就有胃脹氣、胃寒痛的現象,可用肉桂粉一錢直接溫開水調服。肉桂也可與茶飲一同使用,將肉桂一錢~兩錢,加入紅糖、茶葉,煎煮服用,對於經腹痛者有一定療效。

使用宜忌 

肉桂是溫熱性的,如有口渴、咽乾舌燥、鼻子出血等熱性症狀,或體內有發炎時,都不宜服用;乾燥症、紅斑狼瘡、癌症、結核病、更年期症狀、慢性肝病、大便燥結、痔瘡等等,都不宜服用肉桂。

平時就畏寒怕冷、四肢發涼、胃寒冷痛、食欲不振、嘔吐清水、腹部隱痛、腸鳴泄瀉者,吃一點肉桂,很有幫助,還有婦女產後腹痛、小腹發涼冷痛、陰疽潰瘍久不收口者,也可服用肉桂。 

冬天適合使用肉桂,夏天天氣太熱,要小心使用。懷孕三把火,肉桂性熱活血,易損胎氣,因此孕婦要慎食。 

明代醫家倪朱謨編纂的《本草匯言》中提到:「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藥也。凡元虛不足而亡陽厥逆,或心腹腰痛而吐嘔泄瀉,或心腎久虛而痼冷怯寒,或奔豚寒疝而攻衝欲死,或胃寒蛔出而心膈滿脹……使陽長則陰自消,而前諸證自退矣。許多沉寒痼疾,使用肉桂後,自然陰消陽長,症狀改善。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談牙齒




談牙齒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古人重視牙齒,認為是生命之根,齒,始也,出齒意味著生命的開始,如植物的發芽,破土而出,芽者牙也,因而小孩長出乳齒,父母歡喜異常,意味著生命成長茁壯。

人若有一口好牙,也是健壯長壽的象徵,《爾雅·釋詁》:「齒,壽也。」《禮記》中提到:「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然則齒是年之別名,人以年齒相次列,以爵位用次列,亦名爲齒,故云齒列也。」古人多以齒為配飾,如用一串齒做項鍊,陶器壓齒紋作裝飾,軍旗用「牙旗」,軍旗邊用牙形作裝飾,表軍威之盛,軍旅之生生不息。

古人自古就重牙齒的保養,數千年前就認識齲齒的問題,並探索保養治療方法。司馬遷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記述了一個牙病醫案:「齊中大夫病齲齒,臣意灸其左大陽明脈,即為苦參湯,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得之風,及臥開口,食而不嗽。」淳于意,漢初著名醫學家,因其曾任太倉令,故世稱倉公。倉公向公乘陽慶學醫,公乘陽慶年邁無子,收倉公為徒後,將己藏的黃帝、扁鵲脈書傳授給他。數年後,倉公成為名醫。倉公用針灸與漱口之法治好了齊中大夫的齲齒,認為齲齒的病因是中了風邪,還由於飯後不漱口的原因。

漱口是預防齲齒的一項很重要的方法,《禮記》中有記載:「雞初鳴,咸盥洗。」這裡的盥洗就包括了漱口在內。倉公用苦參湯漱口治療齲齒病;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中提到,「食畢,常漱口數過。不爾,使人病齲齒。」「牙蟲是蟲食於牙,牙根有孔,蟲在其間,亦令牙疼痛。食一牙盡,又度食餘牙。」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藥方》中提到:「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溫水含,揩齒及扣齒百遍,為之不絕,不過五日,口齒即牢密。」明朝徐春甫編纂的《古今醫統大全》中提到:「漱齒每以早晨,是倒置也。凡一日飲食之毒,餘積於齒縫中,當於夜下洗刷,使垢穢不藏於齒縫,齒自不壞矣,故云晨漱不若夜漱,此善於養齒者。今觀智者,每日飯後必漱,及晨晚通有五漱,則齒至老堅白不壞,斯存養之功可見矣。」大體說來,古人漱口多用鹽水、茶水、酒與藥水。

揩齒也是潔淨牙齒的一個方法,唐宋時期,人們常用柳枝揩齒,具有去風、消腫、止痛的作用,將柳枝一頭咬平、咬裂成刷狀,漱口時對牙齒做上下、內外揩擦,也有的配上牙粉揩之。古時的牙粉同時可治齒與潔牙雙重作用,如《普濟方》記載牙粉詩一首:「豬牙皂角及生薑。西國升麻熟地黃。木律旱蓮槐角子。細辛荷葉要相當。青鹽等分同燒煉。上各二兩。除青鹽一味外。其餘藥味。並碎銼。新瓦罐兒盛其藥。用瓦蓋合罐口。……常用此藥,年至八十以上,面如童子,髭鬢甚黑,齒落重生。」這其中用到皂角、生薑、升麻、地黃、旱蓮、槐角、細辛、荷葉、青鹽等九味中藥,用於揩牙,有芳香化濁、燥濕清熱、除穢潔齒之功,還有烏髮固齒之效。

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中提到:「清旦用鹽刷牙,無齒疾。」《唐瑤經驗方》中記載的牙粉是:「青鹽一斤,槐枝半斤。水四碗,煎汁二碗,煮鹽至乾,炒研,日用揩牙。」北宋翰林醫官院王懷隱等人編纂的《太平聖惠方》進一步將牙粉改成了牙膏,「槐枝膏……槐枝半斤(半寸銼),柳枝半斤(半寸銼),桑枝半斤(半寸銼)。制法 上以水1斗,煎至3升,濾去滓,慢火熬膏,入後藥末,青鹽1兩(研),芎(末)、細辛」刷牙工具也不斷改進,先用手指,再用柳枝,宋代出現了牙刷,如宋人周守中的《養生類纂》:「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恐根浮兼牙疏易搖,久之患牙痛,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極有所損。」這牙刷是用馬尾巴加工的,很硬,不小心能刷出滿嘴血來。

牙病也可用內服藥調理,如牙齦腫痛,常用瀉陽明胃火與滋陰的方法治療,或治本,或治標,或標本兼治。「牙痛不是病,疼來真要命」,牙齒要好好保養,才能飲食消化正常,從古人探詢牙病治療的過程,就知牙齒的健康是很受重視的。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醫美容

中醫美容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美容歷史悠久,早在殷商時代,就有人用錫粉化妝,用紅蘭花葉搗汁凝成胭脂;古代文獻已記載不少藥名,《詩經》中載藥50餘種,《山海經》收藥120餘種,屈原《離騷》載香草或芳草50餘種,其中有許多為藥物,包含一些美容作用的中藥。

《神農本草經》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專著,記載柏子仁、人參、黃耆、杜仲、芝麻等具美容作用中藥20餘種;三國時孫權的兒媳鄧夫人被刀刺傷面頰,大夫用白獺脊髓、硃砂、琥珀等中藥調配敷治,不留傷痕,且容貌依舊嬌艷動人;魏文帝曹丕使用過一個生髮方,包括當歸、黃耆、川芎、白芷、白芍、防風、辛夷、地黃、藁本、薤白、麻油、馬油,可補血祛風,血足而髮生,風祛而髮不落,不但可護髮,還可讓白髮變烏髮。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長期用芡實為主食,老而不衰,芡實益腎固精,健脾止瀉,可代替飯食。

明代太醫院董宿輯錄的《奇效良方》,其中有古代宮廷有「容顏不老方」,詩云:「一斤生薑半斤棗,二兩白鹽三兩草,丁香沉香各半兩,四兩茴香一起搗,煎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藥勝似寶,每日清晨飲一杯,一世容顏不易老。」生薑性微溫味辛,可健脾胃、散風寒,大棗可補脾胃、益氣血,白鹽味鹹能入腎滋陰,甘草調和諸藥,丁香、沉香、茴香能芳香理氣,溫暖脾腎。

〈還少丹〉選自《楊氏家藏方》,宋楊倓編纂,收錄楊家家藏珍貴方劑一千多方公諸於世,福澤後人。序中有言:「今余之所得,多良醫之深藏而不語人者也。方將使人家有是書,集天下良醫之所長,以待倉猝之用,不亦慈父孝子之心乎!」〈還少丹〉是著名的抗衰老方劑,能大補心、腎、脾、胃四經虛損,方中有肉蓯蓉、巴戟天、小茴香、楮實等溫腎助陽,熟地黃、枸杞、山茱肉、五味子等滋生腎水,是抗衰老、青春永駐的首選之方。

〈扶桑至寶丹〉也是強身抗衰老,護髮烏鬢名方,組成非常簡單,就桑葉與黑芝麻兩味,再加上蜜、蒜、鹽、酒等調成丸藥服用。

〈益壽永貞膏〉是明成祖朱棣常服之方,由地黃、人參、枸杞、天冬、麥冬、茯苓等組成,加上白蜜做成膏或丸,能補益身體、延緩衰老、容顏美好、青春長駐,因而有「益壽永貞」美名。

清朝的美容不限於面部增白與抗衰老,還很重視固髮、烏髮,慈禧常使用的的〈香髮散〉有止癢、淨髮、養髮、固髮的作用,成分有零陵香、玫瑰花、辛夷、細辛、公丁香、山奈、白芷、檀香、甘草、大黃等。以上藥研成細末,用蘇合油(金縷梅科植物蘇合香樹所分泌的樹脂)拌勻塗髮,據說慈禧用此方多年,青絲不落。

中藥美容常用中藥有如當歸、牡丹皮、川芎、人參、蘆薈、白芍、黃連、阿膠、吳茱萸、紅花、甘草、杏仁、海藻、丹參、珍珠、花粉、靈芝等,綜合性的作用可說有消炎抗菌、預防粉刺、潤膚除臭、減少頭皮屑等,有內服,有外用,這方面在現代社會仍是一片藍天,還有很多可發揮的空間。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談耳朵

談耳朵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國人認為人體有七竅,眼二,耳二,鼻孔二,還有口,耳朵占七竅中的兩竅。七竅中,眼、鼻、口都在人體的正面,只有耳朵在側面,似乎比較不重要,但在中醫生理上還是有很重要的功能。《黃帝內經》中提到:「五臟常內閱於上七竅也。故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五臟與七竅有連帶關係,耳朵與腎臟聯繫,眼睛與肝臟聯繫,因此耳聰目明,也是肝腎功能好的一種表現。

近年來,中醫還發展了耳針療法,根據《黃帝內經》的一段話「黃帝曰:人之耳中鳴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溜,脈有所竭者,故耳鳴……」用針或其他手段刺激耳廓特定部位,稱為耳穴,也和針灸一樣可以防治疾病。耳穴在耳部的分布有一定規律,與身體各部相應的穴位在耳廓的分布像一個倒置的胎兒,刺激耳穴與針灸一樣,對於各種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

現在醫學專家發現了300多個耳穴,常用於治病的就有100多個,如眼、扁桃腺、腎上腺、鼻子、咽喉、腦幹、平喘、睪丸、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闌尾、肝、胰、膽、腎、膀胱、脾、口、食道、三焦、子宮、骨關節、坐骨神經、臀、膝、踝、肩、肘、腕、胸、頸椎、降壓等等,人體大部分組織都在耳穴裡找的到,耳朵對應著人體,身體出現問題時,在對應的耳朵位置上刺激一下,對病灶部位可起到一定的矯正作用。一般而言,頭面部的相應穴位在耳垂,上肢的相應穴位在耳舟,軀幹與下肢相應穴位在耳輪與對耳輪、下腳,與內臟相應穴位在耳甲艇與耳甲腔。

人體是一個小宇宙,耳朵是人體的全息,通過耳朵可解決全身的問題,這就是中醫所謂的「全息學說」。全息現象,不僅在耳朵,在身體的很多部位都可發現,中醫治療使用這種全息學說非常普遍。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藥膳五臟養生

藥膳五臟養生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藥膳源於中國傳統飲食與中醫食療文化,將中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互相配伍,也是中國傳統醫學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寓醫於食」,將藥物當作食物,又將食物賦予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具有較高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

藥膳的原料

藥膳的食材主要是動物類的食品,如豬肉、雞肉、牛肉、羊肉、魚肉等,調味料有鹽、油、糖、蔥、薑等,中藥則依據保健的需要而定。

藥膳的烹調方式,主要是燉,其次是蒸、煮、熬等等。

藥膳常用中藥有人參、靈芝、鹿茸、冬蟲夏草、地黃、阿膠、天麻、枸杞、燕窩、黃耆、茯苓、肉蓯蓉、當歸、白果、川七、何首烏、杜仲、附子、黨參、五加皮、貝母等等。

補益肝腎藥膳

在中醫理論中,肝與腎有互相滋養的關係,肝的疏泄條達和藏血功能,須賴腎陰的滋養;腎陰的再生,又須通過肝的疏泄而入藏於腎;肝臟血、腎臟精,肝腎同源,又意味著精血同源;肝與腎均有相火,相火源於命門,故名肝腎同源,又名「乙癸同源」,乙屬木,屬肝;癸屬水,屬腎,因此補肝也有補腎之功,補腎亦有滋養肝臟之能。

若腰膝痠軟,需要補肝腎,可用枸杞燉肉、山藥栗子燉豬蹄、山藥燉肉、杜仲炒腰花、天麻甲魚等。枸杞補肝腎明目,《本草經集注》提到:「補益精氣,強盛陰道。」山藥益氣固精,《本草綱目》中提到:「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杜仲補肝腎、強筋骨,《神農本草經》中提到:「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鼈肉滋陰補腎,清熱消瘀,《隨息居飲食譜》中提到:「滋肝腎之陰,清虛勞之熱。」

若要使身體強健,增加免疫功能,可用靈芝燉肉、人參燉雞、冬蟲夏草燉鴨、黃耆燉肉、燕窩雞湯、茯苓肉包子等等。靈芝補養氣血,《本草綱目》中提到:「療虛勞。」人參大補元氣,《神農本草經》中提到:「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冬蟲夏草補肺益腎,《本草從新》中提到:「保肺益腎,止血化痰,已勞嗽。」黃耆補氣升陽,燕窩潤肺燥、滋腎陰、補虛損,茯苓健脾安神,都可讓身體強壯。

若有貧血問題,要補肝補血,可用當歸燉雞、當歸生薑燉羊肉、當歸黨參燉肉、當歸黃耆燉肉等。當歸補血活血,香味濃郁,《景岳全書.本草正》中提到:「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藥,亦血中之聖藥也。」黃耆補氣升陽,性味甘溫,常用於藥膳。

若要筋骨強健,可用杜仲燉牛筋、菟絲海參燉羊肉、杜仲山茱萸燉雞、核桃燉牛筋、菟絲子燉牡蠣肉。杜仲本為強腰壯筋骨的藥物,菟絲子補腎固精,《神農本草經》中提到:「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山茱萸補益肝腎,《藥性論》中提到:「止月水不定,補腎氣,興陰道,添精髓,療耳鳴,…止老人尿不節。」核桃補腎強腰,《本草綱目》中提到:「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嗽,腰部重痛。」這些對筋骨都有助益。

若腸胃不好,消化不良,可用山藥白朮燉豬肚、人參黃耆燉豬肚、山藥扁豆煮米粥、山楂山藥穀芽粥。白朮補氣健脾,扁豆健脾化濕,山楂消食化積,穀芽消食健胃,豬肚補虛損,健脾胃,對消化系統都是很好的。

若是時常咳嗽,卻沒有痰,形成一種燥咳,就可以用一些補肺潤肺的藥膳,如百合燉豬肺,杏仁蒸豬肉,沙參燉豬肺等。百合養陰潤肺止咳,杏仁止咳平喘,沙參養陰清肺,又吃豬肺補肺,對肺燥咳嗽很有助益。

若平時就怕冷,陽氣比較弱,容易疲累,可用補陽的藥膳,如肉類可選用鹿肉、羊肉、牛肉、羊肉、雞肉、黃鱔,中藥可選用附子、鹿茸、巴戟天、仙茅、淫羊藿等,搭配時可自由選擇,如附子配雞肉、巴戟天配羊肉等等。附子助陽補火,鹿茸壯腎陽、益精血,巴戟天補腎陽、強筋骨,仙茅溫腎壯陽,淫羊藿溫腎壯陽。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道德下滑,中藥品質也下降

道德下滑,中藥品質也下降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五味子


中醫藥有數千年悠久歷史,有許多神奇的療效,但現在中藥的取材與泡製有許多不符合古代標準之處,對中醫的療效也所影響,這實在是人類道德下滑之後的表現。

枇杷葉

枇杷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是呼吸道疾病及內科疾病常用藥,採集時是使用去年樹上摘下的老葉,樹齡至少三、五年,先把背面葉毛刷乾淨,放在竹墊上晾到九成乾,再將葉子摺疊好,用繩子紮起來,立起來徹底乾燥,之後再將葉子切成0.5公分厚的絲,再用一鍋水,放入適量蜂蜜,將枇杷葉絲加入,加熱炒,將枇杷葉絲炒到既能很均勻地沾上蜜,又不黏手,取出放涼即可。

現在的人,很多就為經濟效益,不講品質,現在有人怎麼採枇杷葉呢?地上的落葉,管它老葉、新葉,還是腐爛的葉,全部拿起來,洗都不洗,毛也不去,晒乾一紮,泡製的時候,也不用蜜炙,這樣只為賺錢,真是不好!

魚腥草

魚腥草生長在深山的水溝溪泉兩邊最多,在二戰時曾作為一種救命草,拯救了許多遭原子彈之害的廣島無辜平民,在缺醫少醫藥的情況下,居民紛紛採集魚腥草自救,服用者有許多人存活。

魚腥草又稱蕺菜,是一種野菜,飯桌上常可見到的菜。古都紹興,還有一座蕺山,是當年勾踐採蕺菜的所在。此外魚腥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是常用中藥,現代醫學發現,魚腥草是天然的抗生素,安全而有效。

魚腥草的消炎,通達人體上、中、下,上至咽炎、肺炎,下至尿道炎、尿路感染、腎炎,外至皮膚炎症,都可治療。

現在的魚腥草常常採自農田,施用了許多化肥與農藥,採摘的魚腥草多拿去當菜賣,沒賣完的晒乾做藥用,這種不夠天然的魚腥草,藥效是沒有以前天然的理想。 

茵陳與五味子

茵陳是菊科植物,可清利濕熱,利膽退黃,但採摘時節要很注意,因為「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砍來當柴燒。」

現在的中藥就是哪個賺錢種哪個,沒有人系統的指導,哪種方法長的最快就用哪個,為了搶錢,都儘量把種植期減短,不注重品質,療效也大打折扣,採摘有時也不顧採集時間。

例如五味子,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故有五味子之名,可斂肺止咳、滋補澀精,是一味很好的強壯劑,但現在常出現提前採收的問題,因為五味子通常要10月才能採收,現在常提前三個月就採收,還用藥水焐紅,稱為「搶青」,這樣的五味子藥效也會打折扣。

藥材處理馬虎

還有許多藥材為了賣錢,處理的很馬虎,如茵陳、蒲公英、菟絲子等泥沙重量高達20%以上,牡丹皮不刮皮抽心,白芍藥不去老根,板藍根不去根頭部,桃仁、杏仁不去皮,酸棗仁含大量殼,麥冬、蓮子不去心,這些都會影響藥物品質。

藥渣也在賣

現在還有些貴種藥材,因可賣好價錢,先提取賺一次,再把藥材出售賺一次,等於賺了兩次,把藥渣當作高級藥材出售,如冬蟲夏草先提煉,再用酒浸泡再賣,很沒有道德。

許多藥材都可能已先被萃取,如人參、西洋參、黨參、冬蟲夏草、黃連、山茱萸、川貝、五味子、紫河車等,這與造假沒什麼兩樣,都是道德下滑後出現的怪現象,道德越低落,造假越嚴重,道德非常差的時候,甚至見怪不怪,那就更糟糕了。

所以要真正提升中藥的品質,除了落實管理的口號外,一定要恢復中國統的優良文化,如儒家的仁義禮智信,道家的真,佛家的善,不要騙人,要為人著想,不能只為了賺錢不計後果,否則整天喊著提升中要品質的口號,每個人依然我行我素,那怎麼行呢!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芝麻的妙用

芝麻的妙用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芝麻即胡麻,遍布世界各地熱帶地區,種子含油率較高並可食用,被廣泛種植。

芝麻味甘性平,是強壯滋養藥物,可潤膚、補血、明目、益精、潤燥滑腸,適合肝腎不足所致脫髮、皮膚乾燥、便秘、病後體虛、眩暈等食用。多吃芝麻可使頭髮烏黑。《本草求真》說:「胡麻補血、暖脾、耐飢。凡鬚髮不烏,以投。」本草綱目中提到:「古以胡麻為仙藥……以胡麻同米作飯,為仙家食品焉爾。」「服至百日,能除一切痼疾;一年,身面光澤不飢;二年,白髮返黑;三年,齒落更生。」芝麻自古就被視為仙家食品,《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久服,輕身不老」芝麻有很好的補益作用,現代醫學也發現其抗衰老的功效。

芝麻的營養主要為脂肪、蛋白質、醣類,並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與鎂、鉀、鋅等多種微量礦物質。芝麻可磨成粉,或與米一同煮成稠粥,長年食用,烏鬚黑髮。

芝麻等分與桑葉合用,加上米熬成粥,可以補肝腎、潤五臟、祛風溼、清虛火,對身體虛弱、虛風眩暈、鬚髮早白有效。

芝麻與胡桃同熬成粥,大補肝腎,對腦性萎縮有一定的療效。

芝麻與杏仁共用,可潤肺止咳,對氣喘的人有補益作用,還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芝麻與五味子同煎水服用,可補腎養心,對便祕與動脈硬化者有一定的功效。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魏晉服石之風

魏晉服石之風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長達四百年的混亂時期,由曹丕承東漢獻帝建立魏朝開始,到589年隋朝滅南朝陳而重新統一結束,共369年。這期間文人崇尚清談,視通脫高逸之人為名士,或與服食「五石散」有關。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源於秦而興於魏晉,唐代後才逐漸不為人所服用。五石是由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等五味石藥組合成的一種散劑,服後身體燥熱,需冷食、冷浴及步行來發散藥性,稱為「行散」。礦石藥材大多偏熱,服用後全身酷熱難當,《世說新語》曾載魏人何晏之說:「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覺神明開朗。」服用一段時間,皮膚變得白嫩細緻,六朝以膚質白皙為美男,「手白更勝玉柄」成為一種美麗高雅的代名詞。

實際上寒食散是毒物,長期服用有很大副作用,管輅曾形容何晏:「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晉朝大醫家皇甫謐曾說:「近世尚書何晏,耽好聲色,始服此藥,心加開朗,體力轉強。京師翕然,傳以相授……晏死之後,服者彌繁,于時不輟,余亦豫焉。」皇甫謐自己服石七年,中毒很深,後來他在一篇上書司馬炎疏中如此描述:「臣以尪弊,迷於道趣,……又服寒食藥,違錯節度,辛苦荼毒,於今七年。隆冬裸袒食冰,當暑煩悶,加以咳逆,或若溫虐,或類傷寒,浮氣流腫,四肢酸重。於今困劣,救命呼噏,父兄見出,妻息長訣……」

服寒食散中毒而致殘者,除了何晏,還有裴秀、晉衰帝司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等,皇甫謐也因此致殘,服石之風自魏晉至唐,歷五六百年。

寒食散短時間服用尚可治病,但長期服用就非常毒了。寒食散服後產生巨大內熱,一定要將這熱力散發掉,若散發得當,毒熱發出,散發不當,五毒攻心,不死也殘。散發除吃冷飯外,要多外出步行,稱為行散,還要多喝熱酒、好酒散發,一天數次,若飲冷酒或劣酒就可能會送命,如西晉的裴秀就是因服藥後飲冷酒而致命。此外,還要用冷水浴將藥的熱毒散發,不能穿過多過暖的衣服,衣服寬大而飄逸,實為服石之故。

唐代孫思邈呼籲世人「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石鐘乳味甘,性溫,無毒;紫石英甘平,性溫而補;白石英甘温;石硫磺酸温,有毒;赤石脂味甘酸澀,性溫無毒。事實上五種藥都沒有毒,即使有毒,毒性也不大,但石類藥藥性駿猛剛烈,除了一股熱性,於身體並無補益,服用久了,熱毒積聚,自然生病,且陽熱剛燥之藥,令人煩悶,心神縱馳,放蕩逞慾,戕害身心,這藥石就在魏晉南北朝亂世流傳,到唐代人們逐漸發現此藥的毒害,自然就放棄不用了。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