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高脂血症的中西醫治療




高脂血症的中西醫治療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高脂血症是血液中的脂肪或是脂蛋白異常升高的毛病,這是血脂異常最常見的問題。



脂肪是不溶於水的,因此在血液中運行,必須依附於脂蛋白上面,脂蛋白的密度與種類決定了它的代謝狀況。



高脂血症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原發性高脂血症通常是基因問題,繼發性高脂血症通常是有潛在疾病造成,如糖尿病的問題。脂肪與脂蛋白的異常是很常見的,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有些高脂血症甚至容易引發急性胰臟炎。



高脂血症也可因不同脂肪種類的升高而有不同的名稱,如高膽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



高脂血症治療



飲食控制是第一步,藥物是使用Statin類藥物。如果三酸甘油酯比較高,還可使用PPARs活性劑(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gonist)。PPARs是指『細胞核核內荷爾蒙受體族群 ( nuclear hormone receptor superfamily)』,我們可以把人體想成是一部複雜的機器,PPARs活性劑就相當於這機器的開關,如果PPARs沒有活化,人體內的許多細胞都呈沉睡、封閉狀態,只有PPARs啟動,這部複雜機器的各部功能才能發揮。



同時使用Statin類藥物與PPARs活性劑,可以有效地降低三酸甘油酯,但容易引起肌肉病變與橫紋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所以只有在嚴密監控下才可以使用。其他常與Statin類藥物共同使用的有Ezetimibe, 菸酸(niacin)與膽酸結合樹脂(Bile acid sequestrant resin)。Ezetimibe是一種用來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的藥物,作用機理為抑制小腸內膽固醇的吸收。食物補充上,可多攝取魚油,對於三酸甘油酯較高有最好的效果。還可多多補充ω-3脂肪酸。



中醫調理



中醫對於高脂血症的認識,與痰症、溼阻、瘀血等有相似之處。根據高脂血症產生的臨床症狀,可分別歸於胸痹、眩暈、積聚、消渴、水腫等。高脂血症病位雖在血脈,但與脾、肝、腎三臟有關。人體膏脂來源於水穀,隨津液敷布夫布代謝,過食高粱厚味、菸酒無度,則膏脂沉積;肝腎虧虛,腎氣蒸化無力;或肝氣鬱滯,失於疏泄;或脾氣虛弱,失於運輸,都可導致膏脂凝聚生痰,留而為瘀。



治療上要看體質。如形體肥胖,身體困重,納呆痰多,胸悶如窒,表體質為痰溼型,需化痰祛溼,可用陳皮、半夏、茯苓、澤瀉、山楂、枳殼等運化痰溼;如頭痛胸痛,心悸肢麻,面色暗黑,嘴唇青紫,皮膚絲狀紅縷,舌質黯有瘀點,表體質為血瘀型,可用桃仁、紅花、川芎、當歸、赤芍、丹參、柴胡、枳殼等活血化瘀;如神疲困倦,氣短懶言,肥胖浮腫,面色萎黃,腹脹納呆,大便溏或排出無力,表體質為脾虛型,可用人參、茯苓、白朮、甘草、藿香、木香、葛根等益氣健脾;如頭痛頭暈,耳鳴健忘,失眠腰痠,夜尿增多,表體質為肝腎虧虛型,可用何首烏、女貞子、菟絲子、桑寄生、決明子等補益肝腎。



常用的降血脂中藥,有(1)利溼化痰類,如茵陳、澤瀉、車前草、石菖蒲、桔梗、栝蔞、海藻、昆布。(2)行氣消導類,如鬱金、陳皮、山楂、萊菔子、大黃。(3)活血祛瘀類,如丹參、桃仁、紅花、赤芍、澤蘭、虎杖、薑黃、沒藥、茺蔚子、蒲黃。(4)補益類,如人參、蜂膠、當歸、何首烏、夜交藤、靈芝、淫羊藿、杜仲、骨碎補、女貞子、玉竹、黃精。其他有如桑葉、菊花、柴胡、葛根、金銀花、綠豆、花生殼等等。這些藥物可靈活運用,不但可以降脂,還可解決臨床的諸多不適症狀。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

肝腦病變




肝腦病變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肝腦病變是因肝臟衰竭導致的意識障礙,病狀可能逐漸出現,或是突然發生。其他的問題,包括心情改變、人格改變;再進一步,就是昏迷。

肝腦病變可發生在急性或慢性肝病病人身上。起始原因,可能是感染,腸胃道出血,便祕,電解質不平衡,或是服用了特殊藥物,阿摩尼亞(ammonia)濃度升高,導致症狀出現。阿摩尼亞正常是由肝臟代謝。

肝腦病病有時可以治療,除了支持性治療外,可給予乳果糖(Lactulose)。乳果糖常用來降低阿摩尼亞。乳果糖是一種不會被吸收的糖,用來治療便秘和高血氨症。當治療便秘時口服給藥,治療肝性腦病時則可以口服或直腸給藥。乳果糖通常在口服8~12小時後起效,但治療便秘時可能需要2天的時間。

四成的肝硬化病患會發展出肝腦病變。出現肝腦病變的肝硬化患者,有一半以上活不過一年。如果進行肝臟移植,則五年死亡率降低至30%以下。

肝腦病變症狀

輕微的肝腦病變在臨床上很難偵測出來,但在神經心理學檢驗中可能會被發現。症狀包括健忘、輕微的意識混亂、激動易怒。早期的肝腦病變表現可能是睡眠型態改變,如白天睡覺,晚上睡不著,再來可能出現昏睡與人格改變,再來就是更加嚴重的意識混亂,最後就是昏迷。

肝腦病變越嚴重,意識的影響也越嚴重,從昏睡,時常有睡意,到昏迷。嚴重的腦部水腫可導致死亡。

肝腦病變也可能與其他肝臟病變的徵兆一同出現,如黃疸、腹水、水腫,肌腱反射可能增強,一種特殊的氣味,肝惡臭(fetor hepaticus),可能出現。肝臟硬化後,門靜脈的血流受阻,一些毒素廢物沒有經過肝臟代謝就跑到肺臟,像琉醇類的化合物從嘴巴呼出來,聞起來像糞便的味道,又帶點甜味。

雖然肝腦病變最主要是因血液中阿摩尼亞升高,但阿摩尼亞濃度不是一直與肝腦病變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這可能是因阿摩尼亞已被腦部吸收,而血清阿摩尼亞濃度反而降低。其他造成肝腦病變的代謝廢物包括硫醇(mercaptans)、短鏈脂肪酸、苯酚(phenol)等。

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薛姨媽氣到脅痛 鉤藤濃煎喝一碗




薛姨媽氣到脅痛 鉤藤濃煎喝一碗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薛姨媽在《紅樓夢》中是薛蟠和薛寶釵之母,王夫人的妹妹,其夫早亡。薛家有百萬之富,領著內帑錢糧。做許多生意,帶女兒上京待選。薛姨媽雖寄居賈府,然吃穿用度都是自家的,這和林黛玉不一樣,黛玉父母雙亡,無依無靠,投奔姥姥而來,一粟一飯,一草一木,皆是賈家的,寄人籬下,讓林黛玉有著強烈的孤獨感,這使黛玉十分羨慕薛寶釵。

然而薛姨媽有其困擾,兒子薛蟠不爭氣,還有個不省事的媳婦夏金桂,嬌慣太過,養成盜跖的性情,愛自己尊若菩薩,視他人穢如糞土,先壓服丈夫薛蟠,又擺佈小妾香菱,將薛家搞得無一日安寧。金桂是個悍婦、妒婦,跋扈驕悍已極,後來竟欺負寶釵與薛姨媽,全沒個大小規矩。薛姨媽與金桂的一場吵鬧,讓薛姨媽受到嚴重的精神創傷,又悲又氣,最後肝氣上逆,左脅疼痛。寶釵深知這是精神刺激引起,等不及醫生來看,先叫人買了幾錢鉤藤來,濃濃的煎了一碗,給母親喝,後香菱給薛姨媽垂腿揉胸,略覺安頓些,而後寶釵又勸了一回,薛姨媽睡了一覺,肝氣也漸漸平復。

中醫認為導致疾病的發生,有多種多樣,內傷七情也是一種原因。七情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薛姨媽被金桂撒潑慪氣,引發左脅疼痛,正是肝氣不和的症候。肝氣又可侵犯脾胃,稱為木剋脾土,造成消化功能受損,表現為胸悶、頭暈、脅痛、腹脹、厭食、吐酸。若七情過極,肝陽化火,肝經蘊熱,可出現頭暈、面紅、目赤、口苦。若腎水虧損,水不涵木,肝陽偏旺,稱為肝陽上亢,會出現頭暈目眩、耳鳴頭痛、口苦眼花等症狀。

中藥鉤藤

鉤藤是常用的鎮驚熄風藥,別名吊藤、鉤藤鉤子,為茜草科植物,主治小兒驚癇,大人血壓偏高,頭暈、目眩,婦人子癇。對於肝陽上亢的頭暈頭痛,與肝火內盛的目赤腫痛有效。此外又常用於肝熱陽亢的高血壓。

用鉤藤煎湯,不宜久煎,1.5~3錢,煮沸20分鐘以上,效能顯著減弱,故忌久煎。臨床使用安全性好,小劑量未見中毒反應,大劑量可致內臟損傷。

鉤藤甘涼入心、肝經,《本草綱目》:「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小兒內釣腹痛,發斑疹。」《本草新編》:「最能盜氣,虛者勿投。」 《本草從新》:「無火者勿服。」
臨床應用,對於治療高血壓病有一定療效,服用鉤藤後多數患者血壓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可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範圍。隨著血壓的下降,頭暈、頭痛、心慌、氣促、失眠等症狀亦相應減輕或消失。但有些患者血壓雖無明顯變化,而症狀卻有明顯改善。

《本草綱目》:「鉤藤,手、足厥陰藥也。足厥陰主風,手厥陰主火,驚癇眩運,皆肝風相火之病,鉤藤通心包於肝木,風靜火熄,則諸症自除。」

臨床上治療高血壓,常用複方,如〈天麻鉤藤飲〉,組成有天麻、鉤藤、牛膝、石決明、杜仲、黃芩、梔子、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功效為平肝熄風、清熱安神,對於肝陽偏亢的頭痛、眩暈、失眠、急躁易怒、口苦等有較好療效。

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醫師講堂】脾胃弱 巧用中藥調理

巴戟天


【醫師講堂】脾胃弱 巧用中藥調理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脾胃弱的人,常常沒有食慾,吃一點東西就腹脹難受,面色黯淡沒有光澤,精神疲憊沒有力氣,一不小心就拉肚子,這時可選擇一些甘溫、益氣、和胃的中藥來溫中健脾。
1、黨參
因以山西上黨者最有名,故名之,可益氣養血,對於食少便溏,能補中益氣,常配合黃耆、白朮同用。民初中醫學者張山雷編著的《本草正義》中提出,黨參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
2、茯苓
多寄生於松科植物赤松成馬尾松等樹根上,可利水滲溼、健脾安神,對於脾虛諸證,能健脾補中,若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常與人參、白朮、甘草同用;若脾虛溼瀉,可與山藥、白朮、薏苡仁同用。
3、生薑
辛溫,可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對於胃寒嘔吐,可溫胃散寒,和中降逆,止嘔功效佳,故有「嘔家聖藥」之稱。《本草綱目》中指出:「生用發散,熟用和中。」
4、陳皮
是橘的成熟果皮,晒乾或低溫乾燥,以陳久者為佳,故稱陳皮。產於廣東新會者稱新會皮、廣陳皮。陳皮可理氣健脾,燥溼化痰,對於脾胃氣滯證,可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對於脘腹脹痛、噁心嘔吐、泄瀉,用之尤為適宜。
5、人參
大補元氣,對於脾氣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狀,卓有功效。
6、山藥
是健脾補虛之猛將,味甘、性溫,還可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神農本草經》記載:「味甘,溫,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本草綱目》提出:「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
以上幾味中藥,平時就可以常使用,對於增強脾胃健運,效果是很好的。
7、巴戟天

《本草備要》中提到巴戟天:「補腎益精,治五勞七傷,辛溫散風溼,治風溼腳氣水腫。」巴戟天能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溼,尤能健胃補脾,對於腎陽虛弱的陽痿、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同樣卓有療效。巴戟天溫腎壯陽益精,補腎止瀉,對於肝腎不足的筋骨痿軟,腰膝無力,或風溼久痹,同樣是益精強骨,又除風溼。陳士鐸的《本草新編》中對巴戟天如此說:「巴戟天,味甘、溫,無毒。入心、腎二經。補虛損勞傷,壯陽道,止小腹牽痛,健骨強筋,定心氣,益精增志,能止夢遺,此臣藥,男婦俱有益,不只利男人也。世人謂其能使痿陽重起,故云只利男子。不知陽事之痿者,由於命門火衷,婦人命門與男子相同,安在不可同補乎。」說明巴戟天的補性,男女皆適用,且對脾胃之功效如是說:「夫巴戟天雖入心、腎,而不入脾、胃,然入心,則必生脾胃之氣,故脾胃受其益。湯劑用之,其效易速,必開胃氣,多能加餐……」表示巴戟天可增進食慾,讓消化功能增強。

2018年2月2日 星期五

流行性感冒的中西醫處置



流行性感冒的中西醫處置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造成的傳染病。症狀常見高燒、流鼻水、喉嚨痛、肌肉痠痛、頭痛、咳嗽和疲倦感。噁心、嘔吐常發生在與流感病毒無關的感染性腸胃炎。

感染人類的流感病毒有ABC三型,通常由飛沫傳播,近距離接觸時尤其危險。此外,接觸到受染污物,再碰觸口眼後傳播,喉嚨、痰液或鼻黏膜都等可作為確診的依據。目前有數種快篩方法,而藉由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病毒RNA是較準確的檢驗方法。

勤洗手可降低感染流行性感冒的風險,高風險族群應每年接受流感疫苗注射。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常作為抗流感藥物,其中最常使用的是奧司他韋(Oseltamivir),以品牌名稱克流感(Tamiflu)出售。目前認為原先健康的人使用克流感似乎弊大於利,沒有好處。

流感爆發的季節主要為冬季,致死案例多發生在小孩、老人或同時患有其他健康問題的人,症狀以發燒和咳嗽最常見。近三分之一的流感患者並無任何症狀。流感最先出現的症狀是寒顫,也可能會合併高燒。流感患者也可能會有痠痛感,特別是背部及四肢。流感的症狀包括發冷發熱、咳嗽、鼻塞、嘔吐、流鼻水、打噴嚏、肌肉痠痛、疲倦、頭痛、眼睛刺痛、流淚、皮膚潮紅、點狀瘀斑。兒童可能會有腹瀉、腹痛等腸胃道症狀。

流感初期很難與普通感冒區分,但通常會突然高燒並極度虛弱,在初期給予抗病毒藥物對於病情相當有效,因此早期診斷相當重要。流感偶會造成嚴重症狀,包含原發性病毒性肺炎,次發性細菌性肺炎,造成呼吸困難。

A型流感病毒

A型流感病毒是ABC三類病毒中對人類毒力最強的一種,並可分成不同的血清型,目前確認能感染人類的血清型包含H1N1H2N2H3N2H5N1H7N7H1N2H9N2H7N2H7N3H10N7H7N9

B型流感病毒

幾乎專門感染人類,比A型不普遍。目前宿主除人類外,僅有海豹和矇眼貂有疑似感染紀錄。變異速率較慢,不會造成大規模流行。

C型流感病毒

C型流感病毒能感染人、狗和豬,較前述兩種罕見,通常只在孩童身上造成輕微症狀。

D型流感病毒

D型流感病毒為目前最晚發現的流感病毒屬,於20114月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豬鼻黏膜中發現,基因組與C型流感最為接近。D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家畜,目前還不清楚是否能感染人類。

流感病毒可短暫存活於生物體之外,因此可能會透過接觸其他物品傳染。病毒在塑膠或金屬表面上,能存活12天;乾燥衛生紙上能存活15分鐘;皮膚上5分鐘,如果病毒包覆於黏液中,則大大延長其存活時間,但一旦加熱到56 ℃的高溫一小時以上,或pH<2的酸性環境下,病毒永久失活。

施打流感疫苗

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建議高風險族群施打流感疫苗,包括孩童、老人、健康照護工作者、氣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病史患者,免疫力低下者。對健康的成人來說,疫苗能提供適當的保護力,減少症狀發生。

流感的中醫治療,除辯證論治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注重清熱解毒。因為流感症狀比一般感冒嚴重,很容易化熱,出現肺熱高燒,常用藥有如大青葉、板藍根、金銀花、蒲公英等,如果有腸胃炎,還可用滑石、茵陳、黃芩、石菖蒲等清熱化溼,迅速將邪氣清除,改善病情。 



吃飯營養又養生



吃飯營養又養生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我們都知道米飯是一種主食,可保腹充飢,殊不知米飯是很營養的,也有不同的養生功效。

我們通常吃的米飯又稱為粳米或精米,膨脹性小,黏性大,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菸鹼酸、維生素C與鈣、鐵等,光吃米飯就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與熱量,所以吃飯不是只有充飢而已。

粥也是米煮成,可以養生延年,粥上一層粥油,還可補液填精,很適於體質虛弱者,如:病人、產婦與老人。米飯可以強健脾胃、補益中氣、養陰生津、除煩止渴、澀腸止瀉,對於脾胃虛弱、營養不良、病後體弱的都很有功效。但糖尿病的人不能吃太多,因為容易引發血糖高。

糯米在中國南方稱為糯米,而北方則多稱為江米,味香黏性強,做成各種風味小吃,很受歡迎。營養也是很豐富,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澱粉等一樣不缺,補性比白米要強。可改善虛性頻尿與腹瀉症狀。

糙米是稻米在碾磨過程中保留胚芽與內皮的淺黃米,所含蛋白質、脂肪與維生素的量都比精白米要多,但口感較粗,質地緊密,煮起來比較耗時。糙米的粗纖維分子可幫助腸胃蠕動,對胃病、便祕、痔瘡等都有療效。糙米中還有硒,血液中含有較多硒含量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大約下降34%

黑米素有「貢米」、「藥米」、「長壽米」的美譽。黑米也是一種米,但營養比白米更好,可以補血,對貧血的人有好處,對於兒童生長發育也是很好,可促進病後體虛者的康復,改善產婦大失血後的虛弱,是一種理想的營養保健食品。《本草綱目》中記載:黑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功效。

薏米就是薏苡仁,大家都知道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它的營養價值卻常常被人們忽略。薏米被稱為「世界禾本植物之王」,營養價值非常高,含有意苡仁油、薏苡仁脂、膽固醇、胺基酸、精胺酸等多種胺基酸,是很好的食物。薏米對脾虛腹瀉、關節疼痛等有治療與預防作用。

小米又稱粟米,營養豐富,很容易消化吸收,也稱為保健米,作用有健脾和中、益腎氣、清虛熱、利小便、治煩渴,對於體虛、產後虛損與食慾不振等都是很好的營養康復良品。《本草綱目》説,喝小米湯「可增強小腸功能,有養心安神之效」。因為小米比較涼,體質虛寒、小便清長者不宜食用過多。



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肝開竅於目,保護你的眼睛



肝開竅於目,保護你的眼睛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黃帝內經》中提到:「肝開竅於目」。我們的眼睛也是屬木,一個人如果有肝病,在眼角可看到青紫的顏色。

我們要如何保護我們的眼睛呢?最好是多看看青山綠水,感覺很舒服,因為綠色屬木,我們人體就是這樣不知不覺地順應著這五行的規律。

《黃帝內經》中提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睛。」因此臟腑精氣之盛衰,也可由眼睛反映出來。小孩的眼睛非常的亮,水汪汪的,炯炯有神,因為小孩正處生發的狀態,是人生最佳上升成長階段,若眼睛不亮,無神,那小孩身體就有問題了。

《黃帝內經》中提到:「睛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氣血之精,而與脈并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眼睛是人精氣的表現,腎的精氣表現在人的瞳孔,肝的精氣表現在瞳孔外圍的黑睛,心的表現在眼睛的血絡上,肺表現於白睛,脾的精華表現在眼外肌肉、眼胞等處。

人老了,眼睛就無神,看東西就覺眼花,是因為人的精氣衰敗,眼睛也就無法表現的炯炯有神。

心屬火,木生火,水生木。目為木,淚為水。《黃帝內經》中提到:「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搖則宗脈感,宗脈感則液道開,液道開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竅者也,故上液之道開則泣,泣不止則液竭,液竭則精不灌,精不灌則目無所見矣,故命曰:『奪精』。」人感悲哀憂愁時,心就會被觸動,目為心之使,液往上湧則掉淚,淚流不止為奪精,因此若哀傷哭泣太過,會目無所見,眼睛會哭瞎掉。

要如何保護眼睛呢?首先要睡眠充足,若睡不好,心火亢盛,眼睛就會出現紅血絲;過度的用眼,睡眠不足,眼睛就感酸澀、乾燥,甚至有噁心、嘔吐感,因為肝開竅於目,太累傷到肝,眼睛就不舒服,又木剋脾土,肝火旺則腸胃也感到不適,覺得噁心嘔吐。


因此愛護眼精,首先要愛護自己的肝臟,不能太累了,養護我們的五臟六腑,要多吃一些營養的食物,這樣才可目光明亮,精氣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