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褥瘡的治療

褥瘡的治療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褥瘡是因為皮膚受到壓力、磨擦,導致皮膚受傷,甚至深到皮下組織、肌肉與骨頭的情形。褥瘡在慢性臥床的病人身上特別多。在住院病人身上,如果會產生褥瘡,在住院前兩周最容易出現,皮膚軟組織只要連續受壓2~6小時就可能產生褥瘡。褥瘡是很難好的,有時會造成病人的死亡。

褥瘡的預防

褥瘡是不好治療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預防褥瘡的發生。要如何預防呢?

首先評估是不是高風險病患,如無法行動者、活動受限者、尿失禁者、營養不良者、血液循環不好的、意識不清楚的,這些人很容易產生褥瘡,照護上要特別注意。

皮膚照護方面,要天天注意骨頭較為突出的地方,如薦椎骨、坐骨、腳後跟、腳盤等處。尿失禁的病人最好不要沾到尿液,要保持皮膚乾燥,而對於太乾燥的皮膚可以擦一點乳液。

在營養方面,要注意一些,營養狀況好,較不會產生褥瘡。

時常翻身,讓受壓點不要固定在同樣地方,如躺在床上者,每兩小時翻身一次,而坐在輪椅上的,每一個小時就可移動一下位置。在骨頭突出的位置,可以墊枕頭或放泡棉。

如何診斷褥瘡

產生褥瘡的地方,皮膚會變紫或栗色,有時會產生血泡。產生褥瘡前,會出現軟組織疼痛、堅硬、糊狀的、水水的、較燙的或較冷的皮膚。

褥瘡較為嚴重後,會傷到皮層,表皮完全破損,會有疼痛感。再嚴重下去,會傷到皮下組織或脂肪,表皮層、真皮層及皮下組織均破損,延伸至筋膜層,有深坑,但傷口基部不痛。若更再嚴重下去,會傷到肌膜、肌肉,甚至深及骨頭,即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及筋膜層全部受損,深至肌肉、骨關節處,可形成廔管,但傷口基部不痛。

褥瘡的治療

首先要有效地去除局部壓力,此為治療成功的基礎,然後可以給予止痛劑、消毒劑,手術介入,剔除壞死組織,良好的包紮與塗上適當的膏藥。嚴重感染者要給予靜脈注射抗生素,避免敗血症的發生。

給予足夠的營養是很必要的,這樣可加速傷口的癒合。

中醫治療褥瘡

中醫對褥瘡,以癰疽來形容,「癰之深者曰疽,疽深而惡,癰淺而大。」一般首先考慮的是用清熱解毒的方法,讓發炎減緩,常用藥物有如金銀花、蒲公英等,若氣血出現不足,傷口癒合困難,可加些益氣養血的藥物,加速排膿解毒,如黃耆、川芎、當歸、白芍、人參、白朮等藥物。若傷口呈現白色,且完全不癒合,患處漫腫,皮膚顏色不變,酸痛無熱,稱為陰疽,表氣血大虧,宜溫陽補血,加入散寒通滯的藥物,才能讓傷口癒合,如熟地黃、鹿角膠、麻黃、肉桂等,如此白色的傷口才能慢慢出現血色,傷口逐漸癒合。

傳統上對於敗血症的認識,中醫稱為走黃內陷,走黃是指疔瘡火毒熾盛,走散入血,內攻臟腑的一種全身性危急變症,此時傷口突然陷黑無膿,腫勢迅速擴散,症狀有寒戰高熱、頭痛煩躁不安等。內陷是因生瘡瘍之後,正不勝邪,反陷入裡,內傳臟腑,發生危險變症;症狀有壯熱口渴、煩躁不安、或精神不振,或體溫不升,甚至神昏顫語。 

走黃與內陷,一偏實,一偏虛,在現代醫學來講都是使用重劑抗生素控制,若在古代,多為不治之症,或挽救於萬一,是十分危險的症候。◇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