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過年養胃藥膳

過年養胃藥膳

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過年到,美味佳餚多,家人團聚,稍不注意就會過食油膩,傷害腸胃的健康,那麼應該如何健康過年呢?

以下有幾道清血脂、養腸胃的藥膳,適合過年食用:

豬肚包糯米

選用豬肚一個,洗淨,將糯米150公克,蔥七條切段,乾薑6公克,人參15公克,一起放入豬肚內,用線縫合,置入砂鍋中,加入足量的水,用武火燒沸,掠去浮沫,再用文火煮至極爛,溫食,對於脾胃虛寒、胃脘冷痛、大便稀溏的人卓有效用。 

蓮子粥

蓮子50公克,先用小火煮半小時,再加入糯米50公克,加糖加水,燉至熟即可,可當作早餐或點心食吃,具有健脾暖胃、固精安神的效用。對於胃寒怕冷、睡眠不佳可使用。

山藥陳香湯

取烏梅、甘草各30公克,陳皮、木香各3公克,磨成細粉,再用山藥120公克同煮湯服用。對於情緒不穩、肝脾不合、胃脘脹痛的人卓有效用。

桂圓石斛湯

取桂圓5~10個,石斛10公克,加入白糖少許,一同放入鍋中,加水,小火燒沸10分鐘即可,作點心吃,可以補胃健胃兼除煩熱,適用於肥甘厚膩之後。

過年到,大家的吃得好、吃的開心,可用些不同的藥膳,吃得更健康。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為何會上火?

為何會上火?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上火是身體出現的異常現象。我們人在許許多多情況下會出現上火,如經常性的吃辛辣刺激食物,就容易上火。

涼茶退火好嗎?

上火是不是喝一點涼茶就可以了呢?但是上火的原因很多,要針對不同的火採用不同的方法,所以光喝涼茶有時也達不到效果,甚至起反作用。

上火有諸多更深層的意義,如胃火可有胃疼、大便乾硬、口臭等症狀;肺火可有咯血、咳嗽、痰黃等等;肝火容易有煩躁、失眠、急躁易怒、兩協脹痛等,女性則有乳房脹痛;心火則有心煩、心悸失眠等等。

人體以陽氣為本,人身本是有火的,如果沒有火,生命也就停息了,這也可說是生命之火。但火還有所謂的壯火,就是人體不必要、不需要的火,過亢就會讓身體很不舒服,出現諸多的紅、腫、熱、痛、煩等等。


人以陽氣為本

人體有火則生,無火則死,在正常意義範圍內的火是必需的,但是超過正常的火就成為壯火,一種邪火。不正常的火又分虛火與實火,若人身體健康,則陰陽平衡,但實火是陰平衡,陽過亢;虛火是陰偏少,陽過亢。

人體五臟六腑皆有陰陽之氣,陰陽失衡就容易有火氣上升,無論是實火還是虛火。症狀嚴重,來勢兇猛的屬於實火;症狀輕微,時間長又反覆發作的是虛火。

上火的原因很多,除了氣候變化外,還有情緒起伏、過度勞累、飲食過度、消化不良等等都會有火氣上升,外在的表現就有咽乾喉痛、兩目紅赤、鼻腔烘熱、口乾舌燥、口爛嘴破、鼻腔出血、牙齦腫痛等等。

過度勞累常會上火。有人就想了,勞累身體就虛,怎麼還會上火呢?因為休息不夠,反而陽氣浮越,火氣就會冒出來,這種火氣如果一味的清熱解毒,只會讓虛火更旺,身體更虛。

常吃煎炸燻烤食物、飲酒過量、肥甘厚膩過重等等,熱量高又消化不良,食物堆積在消化道內,讓熱氣更加的燻蒸。

情緒不穩,生活壓力大,中醫有「七情皆能化火」之說,一切過度的情緒波動,憂鬱、憤怒、思慮過度都會使身體機能去平衡而上火。

避免上火,要注意自己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適度的修身養性,也是避免上火的好辦法。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為何一直想睡覺

為何一直想睡覺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強調精、氣、神為人身之三寶,當精、氣、神不足時,就會感到倦怠、乏力、一直想睡覺。

精氣神為何?

「精」是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神」是生命活動的最高統帥。固守「精氣神」,是健康長壽的秘訣。「精」包括精、血、津液;「氣」是指人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駭的活動能力;「神」是精神、意志、知覺、運動等,生命活動的最高統帥。

何時嚴重嗜睡?

當人體的精、氣、神虧損時,就會嗜睡,虧損嚴重,人的精神就越差。有幾個疾病會讓精、氣、神嚴重虧損:

一、 甲狀腺功能低下

甲狀腺功能低下,也就是甲狀腺無法分泌足夠的甲狀腺素,此時人的氣血大虧,嚴重水腫,便祕明顯,心臟也會肥大,完全沒有力氣發揮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甲狀腺功能低下有先天與後天之分。先天者,孩童時期就必須補充甲狀腺素,才能維持正常生理活動,而後天者,由於氣血長期虧虛,導致甲狀腺素分泌越來越少,嗜睡狀況越來越明顯,除了補充甲狀腺素之外,還可以補養肝腎氣血,讓身體強壯,擺脫甲狀腺低下的陰影。

二、 長期腹瀉吸收不良

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長期消化吸收不良,氣血自然虧虛,腎精不足,久了也是氣息奄奄,整天想睡覺。治療方法就是要大補脾腎,讓消化吸收功能增強,恢復正常的吸收運化功能。

三、 慢性病與不良生活習性
久病及腎,肝腎同源,肝腎虧損就會導致精、氣、神不足,使人注意力不集中,疲乏無力,如肝硬化、腎衰竭、氣喘、慢性胰臟炎、胃十二指腸切除等等一切慢性消耗性疾病,讓自己的精氣神不斷地其耗損;還有一些非常不好的生活習性,如習慣性熬夜、嗜食冰涼、菸酒無度、焦慮失眠等等,讓自己的精神越來越差,久了嗜睡症就出現了。

精氣神要充盛,唯有遵行《內經‧素問》的一段話:「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遠離低級的東西,屏棄一切不良習慣,將一切看得很淡,不斤斤計較,這樣一來,體內的精、氣、神就會順暢地運行,不易生病,加上中醫的調養,就可讓精氣神充足,擺脫嗜睡的煩惱。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認識散光

認識散光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散光是眼睛屈光問題的疾病,影像不能正確的聚焦在視網膜上。影像在任何距離都是扭曲、模糊的。其他症狀包括眼睛疲勞、頭痛、夜間開車困難。如果早年就得到散光,很容易造成弱視。

散光的成因是不清楚的,有些專家認為是基因的問題。可能的機制還包括角膜表面的不規則弧度或水晶體出問題。必須通過眼部檢查來診斷。

有三種選擇可以矯正散光,一是眼鏡,二是隱形眼鏡,三是手術。戴眼鏡是最簡單的,戴隱形眼鏡可以有更廣的視野,而屈光手術則會永遠的改變眼睛的形狀。

準分子雷射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與雷射屈光角膜切削術(PRK)都可以藉由矯正角膜的屈光度來矯正散光。準分子雷射原位角膜磨鑲術是用準分子雷射通過對角膜瓣下基質層進行屈光性切削,改變屈光率。雷射屈光角膜切削術是一種光剝離手術,直接使用雷射照在角膜表面組織使其蒸散揮發掉,但此種手術已漸漸不流行,因視力變差再復發率偏高,因角膜表面的上皮細胞會再生長回去,於是角膜又漸漸變回原狀。

在歐洲與亞洲,散光影響了三至六成的成年人。在所有的年齡層都可能罹患散光。






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宋朝大醫家

宋朝大醫家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錢乙

錢乙,字仲陽,宋朝鄆州(今山東東平)人,生於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間,精專兒科。

錢乙七歲開始習醫,二十歲即懸壺開業,專攻人視為畏途的小兒科,四十歲時著《顱囟經》一書,曾治癒皇親國威的小兒疾病,被授予翰林醫學士,聲名大噪,時人譽為「兒科聖手」,聲譽廣布北宋朝野。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錢乙幼科冠絕一代」,言不為過。其一生著述頗多,現僅存《小兒藥證直訣》,其他書均已遺佚。

古代小兒科稱為啞科,認為治小兒病最難。小兒不能言語,即使能也詞不達意。錢乙在四十餘年的醫療經驗,總結出了小兒的生理特點:「臟腑柔弱」、「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易虛易實,易寒易熱」。他還用面部望診「左腮為肝,右腮為肺,額上為心,鼻為脾,頦為腎」判斷兒童病症,而觀察眼睛「赤者,心熱。淡紅者,心虛熱。青者,肝熱。黃者,脾熱。無精光者,腎虛。」用藥方面,力戒妄攻、誤下與峻補,主張「柔潤」。錢乙還化裁古方,創制新方,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薯蕷、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組成,原是張仲景《金匱要略》所載八味腎氣丸(乾地黃、山茱萸、薯蕷、澤瀉、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的化裁,用來當作幼科補劑。

唐慎微

唐慎微,字審元,蜀州晉原人,宋朝醫藥學家。

唐慎微於元祐年間應蜀帥李端的召請到成都,從此便定居成都從事醫業。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他於元豐五年至六年間出版了其多年編寫的藥物學巨著《經史證類備急本草》三十二卷,簡稱《證類本草》,總結了宋代以前藥物學的成就,歷朝修刊,並數次作為國家法定本草頒佈,沿用近五百年之久。

《證類本草》收錄歷代名家方論、民間驗方與自己的臨證驗方,共三千餘條,分別附於有關藥物之下,開創「方藥對照」先河,成為後世本草著作編寫的範例。

《證類本草》中,合併了宋代掌禹錫的《嘉祐本草》和蘇頌著的《圖經本草》的全部內容,且旁徵博引,精細考察,「圖文對照」,為後世保存大量醫藥文獻。《神農本草經》、《本經集注》、《新修本草》、《炮炙論》、《開寶本草》、《海藥本草》等已散失的珍貴本草文獻主要內容,都依靠《證類本草》得以保存下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撰寫也以此書為基礎和藍本。李時珍評價說:「使諸家本草及各藥單方,垂之千古不致淪沒者,皆其功也。」藥物學著作附有方劑的,就是從此開始的。

朱肱

朱肱,北宋吳興人,著名中醫學家,博學通儒,宋元祐三年進士,曾任奉議郎,人稱朱奉議。後罷官以行醫為業。精通《傷寒論》。

朱肱曾任鄧州(今河南南陽)錄事參軍,平時潛心研究醫學,研讀《傷寒》,提問析疑,「考古驗今,首尾二十一年」,著成《無求子傷寒百問》,刊行首部專著問世,復經修補,增為二十卷,並更名為《南陽活人書》,是《傷寒論》研究早期較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明代醫家徐靈胎曾讚譽道:「宋人之書,能發明《傷寒論》,使人有所執持而易曉,大有功於仲景者,《活人書》為第一。」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

由外觀了解氣血盛衰

由外觀了解氣血盛衰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黃帝內經中指出:「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睛」眼睛與脾、肝、腎內臟都有關係,臟腑的氣,經由經脈傳送到眼睛,讓我們明眸亮眼。

很多女性有眼袋的困擾,中醫認為,眼胞與小腸、三焦、腎都有關係,陽氣不足,水不運化,就會形成眼袋,屬於寒邪疾病。

眼睛迎風流淚是肝腎不足的表現,肝開竅於目,肝腎虧虛,腎氣不足,吹到冷風就會流淚。

肝腎虧虛還會有偶爾站起來時的昏眩感,俗稱「眼花」,也是中醫所說的目眩,感覺眼前一片烏黑,或黑花黑點閃爍。這時可按壓手背第四掌骨上方的中渚穴,加強經絡氣化功能,改善眼花症狀。

黃帝內經中指出:「美眉者,足太陽之脈,氣血多;惡眉者,血氣少;其肥而澤者血氣有餘;肥而不澤者,氣有餘,血不足;瘦而無澤者,氣血俱不足。」眉毛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粗長、濃密、潤澤,反映了太陽膀胱經血氣旺盛,眉毛稀短、細淡、脫落,顯示太陽膀胱經氣血不足。又眉為「腎之外候」,眉毛濃密,表腎氣充沛,眉稀淡短少,則腎氣虧虛,體弱多病。

兩眉之間為印堂,又稱「闕中」。黃帝內經中指出:「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印堂反映咽喉與肺部的疾病,肺氣不足者,印堂呈現白色,而氣血瘀滯的人,印堂呈現青紫色。

黃帝內經中指出:「五氣入鼻,藏於心肺。」鼻子及四周皮膚的色澤最能反映出五臟六腑的疾病。若鼻頭發青,就常有腹痛,因為鼻頭屬脾,脾處現肝色,表木剋脾土,脾有水氣,消化不良;若鼻子發黃,表體內中陽不足,脾胃失運,寒氣留滯臟腑中;若鼻子發黃,卻色澤明潤,表脾胃功能正在康復中。


脾開竅於唇,腸胃的疾病可由嘴唇顯現出來。若唇色鮮紅,表小腸發炎有火,腹瀉腹痛後,應少吃冰涼或燒烤食物;若嘴唇乾裂脫皮,表消化系統燥熱,也是少吃燒烤油炸食物。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肝主怒

肝主怒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與生命健康息息相關,其中肝主怒。

為什麼有些女性特別愛生氣?尤其在月經前後時,因女性以血為主,以肝為先天,月經來的時候,應該血行於下,氣浮於上,人體氣血通暢無病;但若月經不調,氣血不順,氣有餘便是火,就特別愛發怒,此時月經前後女性需特別注意調養自己的情緒,否則過於怒氣,鬱悶失常,違反正常生理狀態,就會生病。

女人很生氣的時候,為什麼大哭一場,什麼氣都消了呢?因為怒氣填胸,肝氣旺盛的時候,氣鬱胸脅,若沒有適當的疏泄,就會怒氣更盛,肝鬱久會化熱,就更生氣,但一旦感到悲傷,哭了起來,肺氣就旺盛,肝火就會消下去。為何呢?因為肝與肺對應五行的木與金,其間制約的關係是金剋木。因此肺氣旺盛,肝氣就平下來,這也是鬱悶大哭一場就可感到舒服的原因。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北宋大醫家

北宋大醫家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劉翰

劉翰,滄州臨津人,今山東寧津,五代、北宋時名醫。

劉翰被周世宗任命為翰林醫官、衛尉寺主簿。周亡宋興,劉翰任朝散大夫、鴻臚寺丞、尚藥奉御、檢校工部員外郎、翰林醫官使、檢校戶部郎中,主持編纂《開寶本草》。

開寶六年(973年),宋太祖趙匡胤令劉翰重訂中醫藥典《本草》。劉翰與道士馬志,醫官翟煦、張素、吳復珪、王光祐、陳昭遇、王從蘊、安自良共同對300餘年的唐代《新修本草》進行修訂,編纂成《開寶新詳定本草》20卷。次年,宋太祖再次詔命劉翰馬志等人重新修訂《開寶新詳定本草》,成21卷,命名為《開寶重定本草》。

劉翰一生最大的成就是編纂了《開寶本草》(《開寶重定本草》),這是宋代第一部官修藥典,也是中國第一部板刻印刷的藥物學書籍。

王懷隱

王懷隱,宋睢陽人,今河南商丘。初為道士,太平興國初,奉詔歸俗,官尚藥奉御,三遷至翰林醫官使,奉詔編類《太平聖惠方》。

宋太宗留心醫藥,曾經用將己所藏之方千首出示,命翰林醫官院蒐集方劑達萬餘首,由王懷隱會同王祐、鄭奇,並醫官陳昭遇等人共同整理編次,以病歸方,每類之下,以《諸病源候論》冠之,體現了理、法、方、藥較完整的辨證論治體系,於淳化年間刊成,太宗親為之序,是為《太平聖惠方》。

《太平聖惠方》收集方劑為主,總結了唐宋間醫療經驗,全書100卷,1670門,集驗方16834道,約280萬言。宋太宗作序曰:「……朕昔自潛邸,求集名方,異術玄針,皆得其要,兼收得妙方千餘首,無非親驗,並有准繩。貴在救民,去除疾苦。並偏於翰林醫官院,各取到經乎家傳應效藥方,合萬餘道。令尚藥奉御王懷隱等四人,校勘編類。凡諸論証,並該其中;品藥功效,悉載其內。凡候疾之深淺,先辨虛實,次察表理,然後依方用藥,則無不愈也。庶使天高地濃,明王道之化成;春往秋來,布群黎之大惠。……」

王惟一

王惟一,又名王惟德,北宋針灸學家,在宋仁宗、英宗時為御醫,著有《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一書,「纂集舊聞,訂正訛謬」,做了不少校勘考證工作,並奉旨鑄造針灸銅人兩座。王惟一還刻《圖經》于石。王惟一使經穴理論規範化,並進一步完善了經穴理論。

林億

林億曾任官朝散大夫,光祿卿直秘閣,精於醫術。


嘉祐二年(1057)政府設立校正醫書局,林億為主要校正者之一。他與掌禹錫、蘇頌等校定《嘉祐補注神農本草》20卷,又與高保衡、孫奇、孫兆等人共同校定和刊印《黃帝內經素問》、《傷寒論》、《金匱玉函經》、《脈經》、《針灸甲乙經》、《諸病源候論》、《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唐以前的重要醫著,對保存古籍與促進醫藥傳播作出貢獻。林億治學嚴謹,尤其是《林氏素問補注》,承乏校典,正訛舛、敘考正、改謬誤六千餘字,增掖兩千餘條,後世醫家評價很高。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中醫古籍《黃帝八十一難經》

中醫古籍《黃帝八十一難經》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難經》,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為戰國時期秦越人,即扁鵲所作。此書共討論了81個問題,因此又稱《八十一難》。

《難經》討論了脈學、經絡、難為臟腑、難為疾病、腧穴、難為針法等等,很多都是中醫基礎理論的東西。

診脈獨取寸口

在診脈方面,扁鵲首先就確立了診脈獨取寸口的理論。在扁鵲之前,醫師診脈都要三部九候,也就是要取人體九個部位的脈象,再綜合分析,但扁鵲在《難經》第一難中提到:「一難曰: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脈動也。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漏水下百刻,榮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也,故五十度,復會于手太陰。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終始,故法取於寸口也。」

現在醫師診脈,就是取寸口脈,為手太陰肺經之脈動也,不用再勞神取身體九個部位的脈象了。人一天24小時,氣血沿臟腑陰陽經脈循行,最後會合於手太陰肺經的寸口,這裡可說是精氣血津液循行的起始與終結處,正常、異常的脈象都表現在這裡,因此切脈診病獨取寸口可以全面反映全身的生理、病理變化。

老人為何睡不著

「四十六難曰:老人臥而不寐,少壯寐而不寤者,何也?然。經言:少壯者,血氣盛,肌肉滑,氣道通,榮衛之行,不失於常,故晝日精,夜不寤。老人血氣衰,氣肉不滑,榮衛之道澀,故晝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故知老人不得寐也。」

少壯之人,氣血充盈,肌肉豐滿,營衛之氣通行的道路滑利,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營衛氣白天按時行陽,因此精力充沛不寐,夜間按時行陰,因此靜寐不寤。老人氣血虛衰,肌肉枯萎鬆弛,氣血運行之道澀滯不通暢,營衛之氣不能循常規運行,晝不能按時出於陽,因此精神萎頓欲寐,夜不能及時入於陰,因此遲遲不能入寐而醒寤。

為何不喜歡見人
「五十一難曰:病有欲得溫者,有欲得寒者,有欲得見人者,有不欲得見人者,而各不同,病在何藏府也?然。病欲得寒,而欲見人者,病在府也;病欲得溫,而不欲得見人者,病在藏也,何以言之?府者陽也,陽病欲得寒,又欲見人;藏者陰也,陰病欲得溫,又欲閉戶獨處,惡聞人聲,故以別知藏府之病也。」

人有五臟六腑,腑屬陽,臟屬陰。病在腑的,多為實熱症,熱為陽,陽主動,因此人欲得寒,喜與人言。病在臟的,多為虛寒症,寒主陰,陰主靜,因此人欲得溫,喜靜不欲言,惡聞人聲。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唐代大醫家

唐代大醫家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王冰

王冰,號啟玄子,曾任唐代太僕令,又稱「王太僕」。畢生潛心研究《黃帝內經》,尊崇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曾「于先生郭于齋堂,受得先師張公秘本」。自天寶九年(750)至寶應元年(762),汲歷12年,「凡所加字,皆硃書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雜糅。」注成《素問》24卷,合81篇,即《次注黃帝內經素問》,又稱《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宋朝高保衡、林億評說王冰「得先師所藏之卷大為次註,猶是三皇遺文,燦然可觀」。王冰對運氣學說很有研究,其論述主要在其補入《素問》的七篇大論中,即〈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微旨大論〉、〈六元正紀大論〉、〈氣交變大論〉、〈至真要大論〉,主要在探討五運六氣學說。這七篇大論本已遺佚,在王冰補入後方重現於世。

王冰有兩段話,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一為「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另一為「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因腎為水火之臟,內含真陰與真陽,前者為腎陽虛,須補火,後者為腎陰虛,須補水,是迄今臨床治則的名言。

王冰還提出:「衝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資,故能有子」理論,為歷代醫家所遵奉。要助孕需補衝任也是這個道理。

孟詵

孟詵,唐代汝州人,著名學者、醫學家、飲食家,其著作《食療本草》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食療專著。他少時喜好方術,師事孫思邈。曾任鳳閣舍人。

有一次,孟詵在鳳閣侍郎劉禕的家裡見到武則天賞賜的銀子時說:「這是用藥水塗抹的假銀子,一燒便知。」劉放火中一燒,頃刻化成錫水。武后知道這件事,將孟詵降為台州司馬,後又升為春官侍郎。太子相王李旦召他為侍讀,負責講解經學。長安三年(西元703年),拜同州刺吏,加銀青光祿大夫。神龍年間,告老還鄉,日以藥餌為事,卒年九十三歲,歷大唐太宗、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六帝,嘗謂所親曰:「若能保身養性者,當需善言莫離口,良藥莫離手。」

陳藏器

陳藏器,唐代四明(浙江鄞縣)人。醫學家、藥物學家、方劑學家。

唐代自蘇敬《新修本草》問世六十餘年後,發現了不少的問題,時任京兆府三原縣尉陳藏器認為《神農本草經》雖有陶弘景、蘇敬等補集諸說,但遺逸尚多,因此撰《本草拾遺》10卷,今已遺佚。明李時珍評此書:「博極群書,精核物類,訂繩謬誤,搜羅幽隱,自本草以來,一人而已。」佚文散見《證類本草》等著作。《本草拾遺》將中藥的藥物性能歸納10類:宣、通、補、泄、輕、重、滑、澀、燥、濕,發展成後世「十劑」方劑分類法,至今猶為中醫界應用。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銀杏白果,去掉種皮、胚芽,煮熟後才能吃!

銀杏白果,去掉種皮、胚芽,煮熟後才能吃!
文:財團法人振興復健醫學中心 中醫科主治醫師鄧正梁




白果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成熟種子,果肉鮮嫩,芳香可口,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蔗糖、還原糖、粗纖維、核黃素、鈣、磷、鐵、胡蘿蔔素、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等成分,可以炒食、煮食,或做成蜜餞;性味甘、苦、澀,平,歸肺經。 

中醫學認為,白果是一種止咳平喘兼具收斂固澀作用的藥,具有潤肺定喘、澀精、止帶的功效,對支氣管哮喘、慢性氣管炎、肺結核、遺尿、遺精、淋病、白帶等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本草從新》認為:銀杏果仁「補氣養心,益腎滋陰,止咳除煩,生肌長內,排膿拔毒,消瘡疥疽瘤。」銀杏果仁與其他藥物配伍療效更佳,特別是各種哮喘、咳嗽病症。如治咳嗽哮喘,常配麻黃、甘草同用;若痰熱內盛,兼風寒外束,痰多氣急咳嗽哮喘者,常配麻黃、杏仁、黃芩、桑白皮、半夏、甘草等藥;治下元虛損、赤白帶下,可配胡椒、蓮肉等,與烏骨雞煮食;治小便白濁,可配伍益智仁、萆薢等。 

《本草綱目》中有一句話說:「白果食滿千個者死」。大量食用銀杏會引起中毒,但其毒性成分能溶於水,加熱可被破壞,故熟用毒性小。若做為食品,應去種皮、胚芽,浸泡半天以上,煮熟透後才可食用。 

銀杏葉為銀杏樹的葉,功能斂肺平喘,活血止痛。因其保健功用日益受到重視,德國人將之提取做成片劑成藥,行銷到全世界,一年產值約四億美元,比台灣一年總中醫藥產值還要高;用於肺虛咳喘,以及高血脂
、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痙攣等,對耳鳴、頭暈、記憶力和注意力減退等腦退行性病變引起的症狀,均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刊登於2004.03.24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中藥青黛

中藥青黛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青黛為爵床科植物馬藍、蓼科植物蓼藍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莖或葉經加工製得的乾燥粉末或團塊,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瀉火定驚的作用。

青黛在古代常用於印染布匹、畫眉等,性味鹹寒,主要用於溫病熱盛,斑疹,吐血、咯血,咽痛口瘡,小兒驚癇,瘡腫,丹毒,蛇蟲咬傷等。

使用時,入丸散,外用適量。唐代藥物學家陳藏器寫的《本草拾遺》指出青黛「解毒。小兒丹熱,和水服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去熱煩,吐血,咯血,斑瘡,陰瘡,殺惡蟲。」宋開寶六年尚藥奉御劉翰、道士馬志,翰林醫官翟煦、張素、王從蘊、吳復圭、王光祐、陳昭遇、安自良等九人編著的《開寶本草》中記載:「青黛,從波斯國來,及太原並廬陵、南康等染澱,亦堪敷熱惡腫、蛇虺螫毒。染甕上池沫紫碧色者,用之同青黛功。」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子宮頸癌症狀

子宮頸癌症狀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早期子宮頸癌可能完全沒有症狀。當出現陰道出血、接觸性出血,或者是有陰道腫塊,可能就有子宮頸癌。子宮頸癌中後期會出現癌症轉移,癌細胞可能轉移到腹部、肺部或是其他地方。

子宮頸癌的中後期可能產生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疲累、骨盆疼痛、背痛、腳痛、下肢水腫、嚴重陰道出血、骨折、陰道漏尿等等。

子宮頸抹便檢查只可作為篩檢,不能當作診斷,因為有將近一半的子宮頸癌患者用子宮頸抹片檢查是檢查不出來的,要確診子宮頸癌,或是子宮頸癌前期,一定要切片,用陰道鏡檢查時使用稀釋的醋酸可讓不正常的細胞在子宮頸表面顯現,陰道鏡看到的影像也是診斷的一部分。

子宮頸癌進一步的診斷與治療,包括環狀電燒切除與宮頸錐狀切除術,將組織送病理化驗,這是當確定有子宮頸腫瘤時所做的處置。◇

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

隋唐名醫

隋唐名醫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巢元方

巢元方乃隋代醫家,曾任太醫博士,後升太醫令。宋代傳奇小說《開河記》有一段關於巢氏的記載:大業五年八月(609年),開河都護麻叔謀在寧陵(今河南境內)開鑿運河,患風逆症,隋煬帝命巢元方前往探視治療。巢元方診斷後認為是風入腠理,病在胸臆,以羊肉為藥食之,藥未盡即病癒,隨後於大業六年奉隋煬帝詔命編撰《諸病源候論》五十卷,分67門,1720論,是中國第一部專論疾病病因和證候的專書。

巢元方對中華民族偉大貢獻,以其殫精竭慮主持編纂整理的《諸病源候論》而永垂史冊。因當時隋朝建立了中國最早的醫學教育機構「太醫署」,是世界上最早且規模宏大的官辦醫學教育機構,當時還組織學者廣泛蒐集中醫資料,主要是歷代及民間方劑、驗方單方,形成大型方劑學著作《四海類聚方》2600卷編撰成書,在此背景之下,朝廷又下詔,命巢元方主持編纂的中國第一部病因症候學專著《諸病源候論》,此書就是在此時代背景下問世的。

《諸病源候論》內容豐富,描述詳盡,分析準確,明確易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書。由此亦可看出當時的醫學對於疾病的認識已經達到了全面周到、分析透徹的程度。宋代宋綬為此書寫序曾云:「會粹群說,沈研精理,形脈治證,罔不該集。明居處、愛欲、風溼之所感,示針鑱、蹻引、湯熨之所宜。誠術藝之楷模,而診察之津涉。監署課試,固常用此。」

王燾

王燾,陝西省郿縣人,唐代著名醫學家,貞觀名臣王珪的孫子。

王燾從小就體弱多病,但喜好醫術,他的母親也是長年生病,因感覺到不明醫理,不能成為孝子,於是立志發憤學醫。公元八世紀初,他在唐朝弘文館任職長達20多年,相當於唐代國家藏書處,在此期間,他翻閱了古代醫學文獻數千卷,凡是覽閱過的書籍,都有做筆記,累積了大量的資料。天寶年間,公元742~755年,他因為一些事故被貶至湖北地區,在大寧當官,當地有流行病盛行,王燾親施方藥,生病的人很多被救治。由此經驗,他決心要編撰一部醫方大全,於天寶十一年,即公元752年著成《外臺秘要》四十卷傳世。另外,他還寫了一本《外臺秘要》的簡略本,稱為《名臺要略》十卷,但已亡佚無存。

王燾認為為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有論無方,於是博採各家醫書之長,凡其所採納,均註明其出處、來源、書名和卷數,通通放在《外台秘要》之中。


王燾不僅對《千金方》、《肘後備急方》等著名醫學著作仔細研究,也對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影響較大的著作加以收集整理,如陳延之的《小品方》、張文仲的《張文仲方》等,除此之外,對民間單、驗方也不排斥,收載了6900多首方劑,每一門都是以《諸病源候論》的條目為引,再廣引方劑,每一首方,都注明了出處和來源,許多散佚的醫書,也都是在這部著作中看到大致內容的。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南北朝著名醫家

南北朝著名醫家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褚澄

褚澄,表字彥道,南朝宋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著名醫藥學家,醫術高明。

褚澄醫術很好,能與他媲美的只有東陽人徐嗣。他寫有《雜藥方》二十卷及《褚氏遺書》兩書,其中《雜藥方》已經佚失,《褚氏遺書》則為唐朝人整理收集而成。

《褚氏遺書》共十篇,分述受形、本氣、平脈、津液、分體、精血、除疾、審微、辨書、問子,其要旨用闡發人身氣血陰陽的奧義。《四庫提要》評論該書說:「其書於《靈樞》《素問》之理頗有發明。」全書分受形、本氣、平脈、精血、津潤、分體、余疾、審微、辨書、問子十篇,內容簡短,多據《黃帝內經》理論加以闡述發揮,充分體現褚澄及當時卓越醫家重視精血、津液的認識與學說。其中對血證及婦科病證治的見解,尤為後世醫家所推崇。

陶弘景

陶弘景,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諡號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南京江寧區)人,南朝道士、醫學家、文學家與書法家,博學多才,精通醫藥與天文知識,兼修佛、道二教。

陶弘景跨宋、齊、梁三代,梁武帝蕭衍即位後,屢請不出,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往以諮詢,人稱「山中宰相」。他整理古代的《神農本草經》,並增收新藥,成《本草經集注》七卷,共載藥物730種,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分類,其內容為歷代本草書籍收載,得以流傳。

陶弘景為世醫出身,祖父及父親皆習醫術,且有武功。自幼聰慧,十歲時即讀葛洪《神仙傳》,深受影響,三十六歲辭官隱居句容茅山,並遍歷諸有名大山,訪求仙藥。一生頗具傳奇色彩,推崇葛洪著作,經歷也與葛洪有異曲同工之妙。其著作《本草經集注》在中國醫藥學發展過程中寫下了重要的一頁。

姚僧垣

姚僧垣,字法衛,吳興人,南北朝時期著名醫家。曾任南朝梁宮廷御醫。
姚僧垣自幼好學,博覽文史。24歲時即由父親傳家業,梁武帝詔入宮中,親自面試,姚僧垣皆對答如流。梁武帝第八子蕭紀,封武陵王,其生母葛修華,積疾多時,方術無效。梁武帝令僧垣診視。回來後,細說她的情狀,並記下增減變化時間。梁武帝嘆服地說:「你用心精細,竟達到這樣的程度,這樣來診治疾病,什麼病治不好?我常以為前代的名人,多喜好此術,因此經常留意,也頗識此道。如今聽你一說,越發開通心竅了。」


《周書》對姚僧垣的評價:「醫術高妙,為當世所推。前後效驗,不可勝記。聲譽既盛,遠聞邊服。至於諸蕃外域,咸請託之。」著有《集驗方》十二卷,撰《行記》三卷行於世,今佚,部分佚文尚存《外台秘要》、《醫心方》等書。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禮記論音樂(音樂養生)

禮記論音樂(音樂養生)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禮記》是儒學經典之一,其內文章是孔子的學生及戰國時期儒學學者的作品。漢朝學者戴德將漢初劉向收集的130篇綜合簡化,一共得85篇,被稱為《大戴禮記》,後來其姪戴聖又將《大戴禮記》簡化刪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樂記》,一共49篇,被稱為《小戴禮記》。《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戴禮記》就是今天的《禮記》。

在「樂記第十九」中,論述到人生不能無音樂的道理,原文如下:

『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樂必發於聲音,形於動靜,人之道也。聲音動靜,性術之變,盡於此矣。故人不耐無樂,樂不耐無形。形而不為道,不耐無亂。先王恥其亂,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聲足樂而不流,使其文足論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氣得接焉,是先王立樂之方也。是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故樂者審一以定和,比物以飾節;節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親萬民也,是先王立樂之方也。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焉;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故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這裡提出了音樂就是快樂的理論。音樂是人類滿足感情需要所不可缺少的東西。人們快樂了,就會發之於聲音,形之於動靜,這是人天賦的性情。聲音,動靜,人們內在思想感情的種種變化,全部都在這裏表現出來了;所以,人類不能沒有快樂,快樂也不能不由一定的形武表現出來,表現出來的時候如果不加以引導,就會引起混亂。先王憎惡由此而產生的混亂,因而製作了《雅》、《頌》一類的樂曲來加以引導,使它的音調足以使人得到快樂而不至於放蕩,使它的樂章有條理而不至於呆板,使它的旋律時而曲折時而平直,時而繁複時而簡單,時而疏淡時而飽滿,時而休止時而行進,一切都是為了達到足以感動人的善心的目的,而不讓那些放縱之心、邪惡之氣對人發生影響。這就是先王作樂的原則啊!所以,在宗廟裏奏樂,君臣上下一同聽了,沒有不和諧而肅敬的;在鄉裏族長中,長幼老少一同聽了,沒有不和諧而暢順的;在家庭內,父子兄弟一同聽了,沒有不和諧而親愛的。所以音樂這個東西,就是審察、選擇一個中音為基礎來規定曲調的和諧發展,運用各種樂器來表現節奏,組織一定的節奏來構成樂曲,由此而產生出使父子君臣關係和諧,使眾庶百姓依附君王的效果,這就是先王作樂的目的。所以,聽到那種《雅》、《頌》之類的音樂,人們的心胸就變得寬廣了;拿著盾、斧一類的舞具,練習著俯、仰、屈、伸等各種舞姿,人們的行為就端正了,舉止就合乎規範了。所以說,音樂體現了天地的意志,是和諧關係的綱紀,是滿足人們感情需要所不可缺少的東西。

禮記還論述到音樂的力量:

『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起物而動,然後心術形焉。是故志微噍殺之音作,而民思憂。嘽諧慢易、繁文簡節之音作,而民康樂。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廉直、勁正、莊誠之音作,而民肅敬。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流辟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義。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於中而發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然後立之學等,廣其節奏,省其文采,以繩德厚。律小大之稱,比終始之序,以象事行。使親疏貴賤、長幼男女之理,皆形見於樂,故曰:「樂觀其深矣。』

這裡提到人生本來就具有思想感情,但喜怒哀樂的表現是沒有一定的;感應外物激動起來,一定的喜、怒、哀、樂之情才能表現出來。所以,細微、急促的音樂產生,人們就會感到憂鬱;寬和、平緩、曲調曲折而節奏徐緩的音樂產生,人們就會感到康樂;激烈、勇猛、奮發、昂揚的音樂產生,人們就變得剛毅;正直、端莊、真誠的音樂產生,人們就變得肅敬;寬暢、圓潤、流利、和順的音樂產生,人們就變得慈愛;邪惡、散亂、疾速、放縱的音樂產生,人們就會變得淫亂。所以,先王根據天賦的情性,審定音樂的度數,制定禮儀的制度,使禮樂符合天地陰陽的和暢關系,順適五行的先後次序,使得陽氣不流散,陰氣不閉塞,剛氣不暴露,柔氣不恐懼,陰、陽、剛、柔四種氣質通暢地在體內交流又表現於外部,各得其所而不互相侵奪。然後確定學習步驟,逐步擴大曲調範圍,深入體會音樂的意蘊,進而用來衡量、規範人的仁厚之德。使律呂高低合宜,音節前後有序,用以表現人倫關係,使得親、疏、貴、賤、長、幼、男、女的道理,都能通過音樂表現出來。所以說:「通過音樂,可以深刻地觀察社會!」

這兩段文章深刻地論述了音樂的真正屬性與意義。古人創作音樂是有一定的表現形式的,「廉直、勁正、莊誠之音作,而民肅敬。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相反的,邪惡、散亂、疾速、放縱的音樂,只會使人們變得淫亂,達不到禮樂教化的目的,最終讓人沉陷於自己的慾望,整日想的只有不好的東西。現在的人類道德下滑,一切的音樂表現形式也跟著沉淪,逞著大啞脖子亂吼亂叫的也叫做歌手,台下瘋的似的跟著起舞,達不到文中所述音樂的屬性「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新唐人電視台所舉辦的聲樂大賽、鋼琴大賽與小提琴大賽,還有即將來台上演的神韻晚會等,旨在恢復正統的人類神傳文化,將藝術形式導正,使人心歸善,不至於如文中所說「放心邪氣得接焉」。正統的神傳音樂是能導正人心,使人真正快樂的,人類性情得到陶冶,自然就會做好事,內心的善就會表現出來,社會也會變的清明祥和與安定。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桃園楊梅新農街26號
TEL:

03-475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