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英倫時尚風







飲食五味的生剋

飲食五味的生剋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食物不同的味道有不同的功效,雖有酸甜苦辣之分,但中醫講究的是五味入五臟,不同性味歸到不同的臟腑與經絡,因此中醫強調飲食要講究味道。 

《素問.宣明五氣篇》中提到:「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酸如梅子、山楂、柳丁等,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又能抑肝火、補肝陰,為肝的最愛;辛味食物有蔥、薑、蒜等,可發散風寒、行氣止痛、宣洩肺氣,防止外邪犯肺;苦味入心,如苦瓜、蓮心等,可清熱瀉火,緩解因心火旺導致的失眠、煩躁等問題;鹹入腎,還可軟堅散結,如海帶、海藻、紫菜等,與腎氣相通,還能滋養腎精;肝入脾,如山藥、南瓜、米飯、紅薯等,可調養氣血、調和脾胃。 

萬物皆有相生相剋,若五行中有過偏過盛,那麼五臟間的平衡制約就會被打亂,如《彭祖攝生養性論》中提到:「五味不得偏耽,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甘多傷腎,鹹多傷心。」如酸能入肝,也能補肝,但酸多卻傷脾,因為過多的酸味讓肝氣偏勝,又五行中肝木剋脾土,剋犯脾胃,就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腹瀉腹痛等。又例如《黃帝內經》中提出「多食酸,而肉胝皺而唇揭」,也是因為脾主肌肉,其華在唇。消化功能不好,大便稀溏腹脹的,不可過食酸。 

「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因多食辛辣讓肺氣偏勝,剋伐肝臟,影響肝血,又肝藏血,肝主筋,肝受剋伐,便產生筋急爪枯的問題,還有頭暈目眩、面色無華、視物模糊等,都是肝血虛的症狀,因此辣也不能過服。 

苦入心,苦吃太多讓心亢剋肺,又肺主皮毛,因而產生皮膚沒有光澤,毛髮脫落,即「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的問題。這尤其在感冒、咳嗽、咳痰等肺氣虛的病人,不可過食苦,感冒才好的快。 

「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因水剋火,過鹹讓腎氣過盛而剋制心氣,血脈凝聚,臉色變黑。心氣虛,如心悸、氣短、胸痛的,不可過食鹹。「多食甘,則骨痛而髮落」,也是因過多的甜食會引起脾氣偏勝,剋伐腎臟,又腎主骨,其華在髮,過甜讓頭髮失去光澤,落髮,也有骨傷疼痛等問題。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中醫文學與應用

中醫文學與應用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的濫觴應始於古籍《黃帝內經》,內容博大精深,北宋〈校正醫書局〉林億等對《黃帝內經》作如是觀感:「乃與岐伯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垂法以福萬世。」《黃帝內經》與《山海經》、《周易》並列為上古的三大奇書。《黃帝內經》非凡人所作,中醫是神傳文化,其書寫方式類似柏拉圖所作的《理想國》,數十萬言幾乎皆為黃帝與岐伯之對話,一氣呵成,文采斐然,條理析分,井然有序,也可說是上古散文佳作。

古代儒醫相通,明代針灸巨著《針灸聚英》,高武所撰,有針灸理論、經絡俞穴、針灸方法和初學入門的一些歌賦,是部綜合性針灸書,其中〈玉龍賦〉吟道:「夫參博以為要。輯簡而舍煩。總玉龍以成賦。信金針以獲安。原夫卒暴中風。頂門百會。腳氣連延。裏絕三交。頭風鼻淵。上星可用。耳聾腮腫。聽會偏高。攢竹頭維。治目疼頭痛。乳根俞府。療氣嗽痰哮。風市陰市。驅腿腳之乏力。陰陵陽陵。除膝腫之難熬。二白醫痔漏。間使剿瘧疾。大敦去疝氣。膏肓補虛勞。……此為難擬定穴之可祛。輯管見以便誦讀。幸高明而無哂諸。俗以玉龍歌扁鵲所撰。蓋後人依託為之者。玉龍賦又總輯其要旨爾。」

《藥性賦》據考證約為金元時代作品,按藥性分寒、熱、溫、平四類,用韻語編寫成賦體,言簡意賅,朗朗上口,便於誦讀記憶。作者不詳,述藥248種,寒性藥(諸藥賦性,此類最寒),熱性藥(藥有溫熱,又當審詳),溫性藥(溫藥總括,醫家素諳),平性藥(詳論藥性,平和惟在),內容開始為:「犀角解乎心熱;羚羊清乎肺肝。澤瀉利水通淋而補陰不足;海藻散癭破氣而治疝何難。聞之菊花能明目而清頭風;射干療咽閉而消癰毒;薏苡理腳氣而除風濕;藕節消瘀血而止吐衄。栝蔞子下氣潤肺喘兮,又且寬中,車前子止瀉利小便兮,尤能明目。是以黃柏瘡用,兜鈴嗽醫……」

《湯頭歌訣》更是習醫者必讀之作,清代汪昂撰,刊於1694年,以七言歌訣的形式加以歸納和概括。在自序中汪昂提到:「古人治病,藥有君臣,方有奇偶,劑有大小,此湯頭所由來也。」如補益之劑第一方〈四君子湯〉如此寫道:「四君子湯中和義,參朮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陳名六君,祛痰補氣陽虛餌,除祛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在書中68回寫道孫悟空在朱紫國為國王診病,四診合參,寫得頭頭是道:「醫門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轉旋。望聞問切四般事,缺一之時不備全:第一望他神氣色,潤枯肥瘦起和眠;第二聞聲清與濁,聽他真語及狂言;三問病原經幾日,如何飲食怎生便;四才切脈明經絡,浮沉表裡是何般。    我不望聞並問切,今生莫想得安然。」孫悟空之言也合脈學的要旨,望聞問切虛實表裏浮沉皆行家之言,儼然就是一位標準的醫師。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豆腐皮包子味美滋補

豆腐皮包子味美滋補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紅樓夢第八回:「寶玉一看,只見襲人和衣睡著在那裡。寶玉笑道:「好!太渥早了些。」因又問晴雯道:「今兒我在那府裡吃早飯,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著你愛吃,和珍大奶奶說了,只說我留著晚上吃,叫人送過來的,你可吃了﹖」晴雯道:「快別提!已送了來,我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飯,就擱在那裡。」

豆腐皮包子是《紅樓夢》中一美食,豆腐皮為豆漿煮沸,待其冷卻時,面上結的一層皮,營養豐富,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說它有「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的作用。豆腐皮包子,就是把豆腐皮包上金針、木耳、青菜、香菇、或豬肉、雞肉、蝦仁等等餡料蒸成。豆腐皮包子聽來有些寒酸,非鵝肝熊掌之屬,卻被寶玉視為寶貝,特意留給喜愛的丫頭,或許確有些深意;因其味清而不淡、美味且滋補,在清宮御膳檔案中也有這一項,寶玉知其好處,就特意留給晴雯享用了。◇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

端午節食粽 

端午節食粽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端午節馬上要到了,又可吃好多粽子,不過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那麼應如何吃才能更健康呢?

端午節少不了粽子,以竹葉包裹糯米,佐料有豆沙、綠豆、紅豆、眉豆、黃豆、臘腸、鹹鴨蛋、花生、栗子、玉米、冬菇、蝦米、豬肉等等,以水煮或蒸熟,起源於端午節祭祀龍的祭品,又為紀念詩人屈原投江,粽子投江餵魚避免屈原屍體為魚類所食。

各類型粽子

北方粽為長型,味鹹,用蘆葦葉卷為漏斗狀,多用紅豆沙或小棗做餡,封口用細繩或草絲綑紮,成稜錐正四面體形狀,用水煮熟,可熱食也可冷食。南方粽多以箬葉包粽,也有用蘆葦葉,餡料加肉、赤豆,甜鹹葷素各種都有,最有名為嘉興粽,用上等白糯米,肉用豬後腿精選。潮州粽由一片或兩片竹葉包裹餡料而成,用鹹水草捆紮成形,餡料有半肥瘦豬肉、冬菇、蝦米、粟子等,香料用南姜、八角、陳皮等。客家粽用蒸過的糯米飯包入蝦米、紅蔥頭、菜脯、香菇絲、豬肉等材料,以麻竹葉包裹再蒸熟食用。台灣北部粽是將糯米作成油飯,以竹葉包裹填餡後蒸食,竹葉色澤棕黃,略帶斑點,質地頗為堅韌。台灣南部粽或稱水煮粽,較不油膩,純白糯米浸泡後加瘦肉、三層肉、香菇、鴨蛋黃、紅蔥頭,或加花生、栗子、蘿蔔乾,或加魷魚、蝦米,以麻竹葉包裹,以大火水煮,食用時帶有淡淡的竹葉清香,也有用月桃葉包的,有一股特別的月桃香。

粽子的主要食材是糯米,性味甘溫,可健脾養胃,益氣補中,夏天天氣炎熱,食慾不好,糯米仍能起到開胃的作用。粽子的味道很香,要如何食用才更健康呢?

首先粽子一定要煮熟,煮粽子時粽葉飄香,讓人食指大動,想要快點吃到熱騰騰的粽子,但煮粽子的時間很長,小火慢熬,若還沒有熟就品嘗,很難消化,不但味道不好,還容易引發腸胃問題。

一次也不能吃太多的粽子,因為糯米黏度高,缺乏纖維質,加上餡料很多熱量都很高,不易消化,一次吃太多的話,腸胃負擔不了,出現消化不良、腹脹、腹痛,所以不可吃太多,睡前也不要吃,免得腹脹睡不好。 

老人消化功能較弱,也不要吃太多粽子。還有粽子不要吃太快,因為糯米黏膩,尤其是老人家,吃得太快,不小心嗆到,還可能發生窒息,所以要小心一些。

吃完粽子,可喝一點茶,解膩去油,幫助消化。粽子還可配菜吃,不要大魚大肉,因為粽子已經熱量夠高了,可選擇清粥小菜,涼拌菜,中和一下。

如果吃了粽子,肚子太撐受不了,可用神麯、山楂、茯苓、半夏、陳皮、連翹、萊菔子等泡茶喝,消食導滯、健脾和胃一下。  

了解了粽子的特性,端午節就可以吃得健康又快樂。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




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中藥消炎潰膿藥敗醬草

中藥消炎潰膿藥敗醬草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敗醬草為忍冬科敗醬屬植物,生長於海拔50米至2,600米的地區,山坡草地、路旁都有其蹤跡。性涼,味辛、苦,功能主治為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用於盲腸炎、痢疾、肝炎、結膜炎、產後瘀血腹痛、癰腫疔瘡等等。

《本草綱目》中提到:「敗醬乃手足陽明厥陰藥也,善排破血膿,故仲景治病及古方婦人科皆用之。」清張德裕所撰的藥學著作《本草正義》中提到:「此草有陳腐氣,故以敗醬得名。能清熱散結,利水消腫,破瘀排膿。」

醫聖張仲景在其《金匱要略》中,將敗醬草應用於治療盲腸炎:「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腹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方劑由薏苡仁、附子及敗醬草組成,具有排膿消腫、振奮陽氣之功,體虛邪戀但身無熱者可用之。◇

作者 中西醫師 鄧正梁
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
中醫博士

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西醫一把抓,疑難雜症不用怕,毋須專家來會診,立時有最好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