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酒糟鼻的調理


酒糟鼻的調理

/鄧正梁(中西醫師)

酒糟鼻(Rosacea),又稱玫瑰痤瘡、玫瑰斑,是一種以臉部紅斑、丘疹為特點的慢性皮膚病。酒糟鼻在所有年齡層都可能發病,有些會波及眼睛。疾病若沒有及時處理,病情會隨著時間逐漸加重,應用類固醇效果一時好,但會加重病情。

酒糟鼻常以臉頰中部、面頰、鼻子、前額發紅為初始症狀,也可能在脖子、胸部、耳朵和頭皮發紅,有些人會出現半永久性泛紅、毛細血管擴張、紅色隆起丘疹及膿包,一些嚴重的會發展成肥大型酒糟鼻。

酒糟鼻初期,臉部容易變紅、微血管輕微擴張;中期如青春痘般,會有丘疹與膿泡,微血管擴張嚴重;晚期有結節狀硬塊、鼻瘤,好發臉部鼻、額頭、下巴等處,西醫認為與情緒、壓力、環境過敏原有關。

治療方面,與青春痘相差不多,只能控制病情,少數會自行痊癒。可以給予口服抗生素,通常是四環黴素(tetracyclines)或甲硝唑(metronidazole)等。

有些生活習慣容易導致酒糟鼻,如長期嗜煙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者;習慣性便秘;長期熬夜,生活不規律者;有痤瘡或脂溢性皮膚炎者。

從中醫的角度看,隋朝《諸病源候論》是中國醫學最早的一本專論病因的著作,其中談到酒糟鼻:此由飲酒,熱勢沖面,而遇冷風之氣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渣,赤疱匝匝然也。到了宋朝,人們已經發現,不喝酒也能引起酒糟鼻,如《太平聖惠方》的記載:鼻上紅腫,似瘡非瘡,俗名酒渣鼻者,由飲酒、血熱上攻於肺,外遇風寒,血凝不散而成,宜疏風散、荊防瀉白散、赤鼻方;亦有不飲酒而色赤者,名肺風瘡,由血熱鬱肺不散也,宜清熱飲子,或四物、五苓二方合用,加黃芩、黃柏。」「血熱鬱於肺是一致的觀點。肺開竅於鼻,脾在候為鼻,因此病灶常以鼻為中心而延伸。

中醫用藥,如要瀉肺,可用枇杷葉、地骨皮、桑白皮,清熱,可用黃芩、梔子,涼血,可用牡丹皮、槐花等。

生活上還應注意飲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禁食刺激性食物,矯正便秘。避免過熱、辛辣食物、飲酒、咖啡等,減少日光暴曬,多飲水。

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夏季預防熱傷害

夏季預防熱傷害

文/鄧正梁(中西醫師)

台灣夏季炎熱,海島型氣候,溼度較大,不易散熱,很容易出現熱衰竭及中暑,這是除了曬傷之外,最可怕的熱傷害。熱傷害就是人體於酷熱環境下,無法維持正常體溫,因而產生不適的症狀。

夏季不時會爆出高溫,新聞常見有人因熱衰竭或中暑送醫的消息,若不及時處理,很可能導致器官衰竭,危及生命。中暑的死亡率很高,不能不加以提防。

熱衰竭或中暑,最主要是年輕族群因運動競賽,或體能訓練時產生的問題。再來是超過70歲的老人,也是中暑的危險族群之一。熱衰竭不等於中暑,只是中暑的前兆。很多人來到急診或門診,說自己中暑了,那絕對不是中暑,因為中暑的人,意識已經不清楚了,不可能自己走進來告訴你問題的。

人體的散熱主要是靠空氣對流(電風扇)、紅外線輻射(待在陰涼處)與傳導降溫(如冰敷)來降溫。實際溫度與體感溫度不一定一樣,體感溫度會因溼度、風速與氣溫而有所不同;流汗蒸發也可散熱,當溼度高於75%,身體就難以透過蒸發來散熱。體感溫度過高容易中暑。

嚴重的熱傷害就是中暑及熱衰竭,雖說是兩種不同疾病,但熱衰竭處理不當,往往會惡化成嚴重的中暑,因此熱衰竭也可說是中暑的前兆。熱衰竭是因劇烈的運動,或酷熱的環境,讓人流失過多的水分與電解質,導致心血管系統衰竭,體溫上升,不超過40℃,還會出現頭暈、頭痛、無力虛弱、大量出汗、皮膚溼冷、臉色蒼白、心跳加速、姿勢性低血壓、噁心嘔吐、肌肉抽筋等。

中暑時就嚴重了,中心體溫超過40℃,出現中樞神經異常的症狀,如意識混亂不清、情緒不穩、說話不清楚等,皮膚乾燥無汗出,此時有生命危險,應一邊降溫,一邊送醫。

那要如何降溫呢?首先移至陰涼處,揭開多餘衣物,意識尚清楚,且沒有噁心嘔吐者,可給予濃度在 0.1~0.2% 的食鹽水或運動飲料,補充水分與電解質。還可往患者身上灑水降溫,準備多條毛巾裝在有裝冰塊或冷水的桶子,將毛巾敷在頸部、雙側腋下及鼠蹊部,毛巾數分鐘更換一次,10~15分鐘內結束降溫的處理。

夏天避暑,不要過度貪涼,最好不要在滿身大汗時大量喝冰水或沖涼造成氣血混亂;可多喝水,常喝溫水,即使喝冷飲也要含在嘴裡慢慢喝下去;待在冷氣房,水分蒸發較少,也不要忘記喝水,流汗時更要多喝。若不喜歡水淡而無味,可喝一些茶飲,如烏龍茶、綠茶、花草茶、大麥茶等。大麥茶是把大麥炒成焦黃,用熱水沖泡2~3分鐘就可浸出濃郁的茶香。大麥茶可開胃、養胃、暖胃、幫助消化、減肥,適合各個年齡層飲用。大麥茶也能降暑,是悶熱夏季的良好飲料。